翻新时间:2023-08-05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书之旅
- 西湖
- 春意
- 今天真伤心
- 一个懒惰的人
- 一个顽皮的人
- 赛车比赛
- 家庭新生成员
- 观《林则徐》有感
- 虚惊一场
- 四明风光
- 水龙头的学问
- 一个守信的人
- 一个节俭的人
- 虚惊一场
- 浅谈病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清朝科举落榜生的出路
- 费孝通:要多谈点历史
- 与罗马人同行
- 《马关条约》后,清日军备新角逐
- 节日节气·冬至节
- 《麦加菲读本》一本影响数代美国人的启蒙书
- 回望“三线”建设50年
- 于凤至:为张学良而活
- 车轮上的北京
- 情系兰台三十载
- 春帆楼,伤心地
- 照片中的1974
- 外国人眼中的李鸿章
- 说文解字·圣者:通也,声也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说课设计
- 《三峡之秋》片断赏析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浪淘沙》课文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教学札记
- 《三峡之秋》说课设计
- 《浪淘沙》教材理解
- 《三峡之秋》片断赏析
- 《三峡之秋》课文
- 《三峡之秋》教学札记
- 《三峡之秋》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