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5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从百划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生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说,“记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放在十九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 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部分?按地点来说,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

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 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

“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 但东京所见与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文章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在思想和结构上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二部分(第4至第35自然段)

1、第干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 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⑴ 朗读第二部分中第4、5自然段。

⑵ “水户”的牢记表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来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

⑶ 以仙台的受优待表现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谊与关心。(以下文“爱国主义”对照)。

⑷ 与主题不游离。由住宿不坏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卖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表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⑴ 阅读第6节至第23节。

⑵ 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件事来刻画他的思想性格。

⑶ 外形,用白措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示特征。

⑷ 事:回忆的几件事。第一节课;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脚事。

⑸ 思想、性格、作风:

正直的学者:纯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怀,不倦教侮,待人诚恳,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恶浊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⑹ 重点朗读15自然段,“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平凡中见深情。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赤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懑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

第一件事: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件事:受刺激(包围)。

⑴ 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

(不是低能儿, 关键在“弱”)

反语、讽刺、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抱负的青年怎么不愤慨?怎么承受得住这种耻辱?然而更使作用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场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计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如火山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文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读注释③)“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

⑵ 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一部分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怀、教育、 帮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及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


五、讲读第三部分(第36至第38自然段)

这一部分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有两点值得注意:

1、作者怀念、敬爱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不寻常。

2、叙述先生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来,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六、本文的写作特色

1、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到精神品质,无不刻画入微,形神毕肖。从侧面烘托、映衬,形象突出。

2、各组材料(生活事件、世态人赙、历史材料、科学知识及现实斗争)如此丰富,如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由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

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读顺口,读正确。

2、书上依次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句子与段落,并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正在发芽的种子
廉洁故事
我最喜欢蓝色
参观东湖水厂
秋天的使者——树叶
比什么?
第一次用心感受落雪
铺张浪费可耻
我的好朋友张婷
不铺张的好爷爷
蜡烛
棒棒糖之旅
一次星际审判
路遇
热心的爷爷
舞弊审计的特点及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浅议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审计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贯彻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虚假会计报表与舞弊审计浅论
信息时代舞弊审计程序的创新
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与技术方法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解读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内部控制审计新准则
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求的心路历程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
分析时序的变位——叙事的生命选择
《背影》参考图片
《背影》有关资料
一节有待提高的课:《阿长与〈山海经〉》
朱自清:低调的人生
《背影》的剪裁
《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
面对学生的发难
《背影》精巧的构思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背影》“解读”之解读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杂谈
参与,才有灵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侧记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