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4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出发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摩一下该怎么处理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
(三)重点精读,把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一年四季
- 一把雨伞
- 轮滑的乐趣
- 快乐的旅行
- 美丽的慧光公园
- 我喜欢的一种鸟
- 学打羽毛球
- 风景优美的地方
-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 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 争做文明好少年
- 优秀日记
- 家乡的小枣
- 第一次坐火车
- 我喜欢的水果 石榴
- 档案管理问题论文范文
- 论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
- 试论长春市农业应对帆规则的主要对策
- 扩大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基于指标分析的我国国债规模风险
-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及主要对策
- 会计毕业论文:浅谈会计档案管理
- 论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
-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论
-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参考
- 档案管理论文题目参考
-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转危为机
- 浅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档案管理论文: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措施探究
- 论珠三角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