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雷电颂》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银杏树
- 难忘的一件事
- 未来的教室
- 我的语文老师
- 我的文具盒
- 郊游
- 快乐的五一劳动节
- 奇异的景象
- 冷餐比赛
- 七星岩
- 游皇城相府
- 跑跑经典,我的最爱
- 妈妈,我爱你
- 保护青蛙
- 秋天的风景
-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 庄河人的端午节(外四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论
- 传统文化的养生观研究
- “刘涌案”拷问刑事司法(2)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对美术素质教育的影响
- 家乡的端午节
- 华硕新品将打传统文化牌
-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判
- “人本位”的刑法观与吸毒行为定性分析(2)刑法论文(1)
- 在日本过端午节
- 印象端午节
- 端午节与《端午节》邮票
-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3)刑法论文(1)
- 实质竞合的科刑(2)刑法论文(1)
-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二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特色试析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一
- 《惊弓之鸟》说课设计
- 《荷花》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说课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设计意图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三
- 《最大的“书”》教案
-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
- 《花钟》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