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从中俄标点符号的差异,谈《海燕》中一个破折号的误释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结尾是: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对这句诗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曾有不少同行进行过探讨。在一些练习设计和试题汇编里,也常出现涉及该标点符号用法的命题,其“参考答案”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种种注释或解答中,较为典型的是,认为这个破折号有“提示和总领下文”的作用,且“同时使用冒号和破折号,对下文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其实,这是由中文和俄文标点符号的差异导致的误解。按照俄语语法规则和文字与标点的书写要求,在俄文里当直接引语位于作者的话后,且直接引语须从新的一行开始书写时,即在直接引语前用破折号,破折号前用冒号。例如,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原文版中有一句话,其中有一个破折号。译成中文是:
晚上喝茶的时候索菲亚对母亲说:
“尼洛芙娜,您应当再到乡村去一趟。”
因此,俄文中这里的破折号,实际上相当于中文里的引号,别无它意,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用中文里的引号来对译。
同样,俄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前面的破折号在翻译时也应对译为中文里的引号。也许是因为课文《海燕》的译者过分考虑“忠实”于原作的缘故,而忽视了作为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中俄标点符号在书写规则上的这点细微差异,在译文中采取了“中俄结合”的“折衷”的处理方法,连俄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前的破折号也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留,并同时保留了原文中破折号前面的冒号。但有些译本则按中文习惯,将该破折号对译为引号。著名俄文翻译家瞿秋白和其他一些中译者在翻译高尔基的《海燕》时,就是这么处理的。我国的五十年代汉语、文学“分家”时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海燕》,采用的即是瞿秋白的译文。该译文的结尾是: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如果这样,恐怕不会再有人对这里的引号大做文章了,也不会作为命题设计瞄准的目标了。因为译文中根本未保留俄文中的破折号,也更谈不上它有什么“提示和总领”、“突出和强调”作用了。
中俄标点符号上这点微小的差异,竟然引起了对课本译文中该破折号“用法”的种种揣摩、臆测和争议的一场轩然大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不见了
- 怕死老鼠的小猫
- 拿成绩单
- 看望爷爷和奶奶
- 梦游太空
- 三眼怪闹钟
- 不要乱扔香蕉皮
- 做好事
- 我的妈妈
- 妈妈笑了
- 赛龙舟
- 温馨的家
- 鲤鱼三兄弟
- 大街的夜晚
- 丁丁画画
-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初探(1)
- 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1)
-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1)
- 从电算化到成本管理(1)
- 略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1)
- 会计准则相关问题浅探(1)
- 利用成本性态对杜邦分析法改进刍探(1)
- 关于施工企业执行有关会计核算制度的适用性研究(1)
- CPA审计风险与职业责任承担之研究(二)(1)
-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1)
-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思路(1)
- 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1)
- 用Excel进行分步成本核算(1)
-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实践与探索(1)
- 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电算化系统审计(1)
- 《凡卡》重点问题探究
- 《凡卡》重点字词意思
- 《凡卡》教学目标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重点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难点
- 《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凡卡》教学重点
- 《卖火柴的小女孩》范文习作
- 《卖火柴的小女孩》训练素材
- 《卖火柴的小女孩》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 《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卖火柴的小女孩》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 《凡卡》整体阅读感知
- 《凡卡》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