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

“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导读”,而“导读”的关键是:让学生依赖自己,求诸课本,熟读精思,决不能寄希望于听别人的讲解。所谓“导”,就是导以思考方向,授以学习方法。是指引,而不是代劳。

讲《海燕》这一课,至少要使学生领会文中若干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导读”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认识到:“海燕”是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象征,“大海”、“波浪”是革命人民的象征……。

备课时,我们一般都是考虑如何教。其实当我们考虑如何教的时候,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学。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统一体,不可分割。教师的“导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如何学的基础上。

起初,我按如何教的角度考虑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的象征意义,考虑再三,总觉得必须直接讲出来,否则,无法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前多次也就是这样教的。现在想来,那完全是越俎代庖,不是“导”,而是“灌”。

当我的思考从如何教转到如何学的角度时,我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提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是的,我也应当问问自己:“我是怎么看出来的?”──这就是如何学的问题。研究教法必须与研究学法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把“我是怎么看出来的”方法讲清楚,就必须把“看”(读)与“思”的联系揭示出来,那么在“导读”之中自然而然就提出了“导思”的问题。“导思”是“导读”的具体化,“读”始终伴随着“思”,两者相辅相成,是达到“懂”这个目的的手段。

“我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是从参考书上看出来的吗?那么参考书又从哪儿得知的呢?是高尔基写完了《海燕》又把含义告诉了别人吗?显然不是。一切都是文章本身所固有的。细读《海燕》,就会意识到“大海”象征着人民,“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这里姑不详述)。要意识到,当然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捕捉语句中隐含着的、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得到了这些信息,用不着谁告诉文中的象征意义,读者自己就可以意识到了。

那么,所谓“导读”与“导思”,就是引导学生捕捉语句中隐含的信息。引导得好,象征意义就可以水到渠成,由学生自己认识到,用不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我是这样进行导思的。

先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和注解,就随即提出下列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向,教给捕捉信息的方法:

“这篇课文没有写硝烟炮火,也没有写刀光剑景,可是很不宁静,令人感到一种激烈斗争的气息。你感觉到了吗?从哪里能看出来?斗争的双方各是些什么呢?”

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句子俯拾即是,略举两三例: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句子都透露着激烈斗争的信息。从第一句里可以看出斗争的双方是“乌云”和“大海”;第二句中“狂风”与“巨浪”为敌,因此“狂风”属于“乌云”一方的,“巨浪”当然属于“大海”的;第三句“大海”又与“闪电”搏斗,很清楚,“闪电”是“乌云”一方的。“海燕”属于哪一方的呢?课文中也清楚地透露出来:“──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很显然,它是“大海”一方的。

斗争看出来了,斗争的双方也看出来了,接着的“导思”就应当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它们中哪是正义的一方呢?”课文中也有暗示。如果学生答不出,可以再具体地导以思考的方向:“作者是哪个阶级的作家?他贬抑了哪一方?歌颂了哪一方?”

从注解中可以得知作者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在文中写“狂风”时用了一个贬义词“恶狠狠地”,显然他贬抑的是反动的一方(具体地说就是乌云一方)。那么哪是正义的,哪是反动的也清楚了。这样,顺理成章,完全依赖课本,不必讲什么背景就读懂了。其象征意义是由教师“导思”,学生自己认识到的。这就基本解决了“我是怎么看出来的”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骄傲的小鹿
游洛迦山
我的牙齿
未来的学校
美丽的状元洲公园
那节数学课
我是“小才女”
激烈的抢凳子比赛
那节课外活动课
未来的梦
丰收的秋天
我的梦想
妈妈的爱
自由活动课
海底之旅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爱岗敬业师德学习体会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大学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体会
2009年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培训专题发言稿
关于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整顿心得体会(最新)
师德建设有感
师德体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参考
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关于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1)论文
析网上盗版者非法牟利的新托辞
浅析校园伤害事故案件责任主体的认定及归责原则的适用
藤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再思考(1)论文
浅谈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关于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1)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
间接代理制度比较研究(下)
全国首例追索募捐款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与体育运动比赛中的重要性
综论软件保护与相关立法
浅析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思考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研究(1)论文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盛产葡萄的吐鲁番盆地
燕子的精神——谈《燕子过海》的德育渗透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静夜思》综合资料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我要一本书》教学设计之一
为学生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
语言互动:师生课堂交流的窗口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
阴房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