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这简直是妄言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声称:“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此话出自中科院院士之口,不能不让笔者感到诧异。
从人类历史上看,每当遇到人类力不可拒的天灾,总会有人彷徨无措,有人疑惧人类自身的能力,有人对大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实,人类彷徨无措的实质,并不是因天灾本身,而是对天灾的成因及其运动机理的认知有限所致。所有的学者,特别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无不在面对未知世界而不得其解时不可避免地彷徨无措。即便是有所成就的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当其理论被后人补充、拓展甚至推翻的时候,更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彷徨无措,以致对未知世界产生敬畏。
人类现代科学的历史也不过区区400年,且在这400年的历史中,不断有新的假说、新的学科产生,用何院士的话来说:“从伽利略开始到现在,科学水准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极为迅速发展的科学不断更新、淘汰原有的理论,即便如此,我们面对宇宙、面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以及我们自身,例如我们的大脑,仍然彷徨无措。我们妄自尊大地打着科学的大旗,吹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号角干的蠢事还少吗?如果我们确实要奉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应踏踏实实做学问,勿妄言。
科学的发展的确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但科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铁律:科学在本质上具有可被证明是谬误的特性,否则它就是宗教。科学固然是一盏明灯,但其所照亮的领域总是有限的,而未被科学照亮的领域又是动态的、变化着的,科学之光的扩展速度是否能赶得上未知世界的变化速度,恐怕今天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哪怕他是中科院院士。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有赖于和谐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本身就是以人为本,而且是以全人类为本。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的未来依然仰仗自然,很显然,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是个逻辑问题。所谓“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是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说法,是将人和自然的关系分割、对立的说法,如果不是刻意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里的足球小子
- 最喜欢的老师
- 我是一个小演员
- 最敬佩的一个人
- 斗地主狂
- 死党
- 敬爱的老师
- 绝计
- 我班的焦点人物
- 我们班的变色龙
- 我的性格
- 我家的大侦探
- 关心我的人
- 老师的爱
- 我的王老师
- 亚欧航线“联盟式”尴尬
- 宁波提高海铁联运补助标准 最高补助2500万
- 花旗:油价可能跌至20多美元
- 东莞首个航空煤油仓储及码头项目正式投入运行
- 中国船厂占领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
- 中行与中国海运总公司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 印尼拟缩短港口船只靠岸时间以提高海港竞争力
- 国际物流新电商平台上线 新模式颠覆传统货代业
- 2015年度最佳青年游艇设计师入围名单公布
- 深圳游艇产业规模已达20亿元
- 集装箱船市场现“大船追逐赛”规律
- 因向中国出口纸尿裤日本一港口吞吐量创新高
- 为什么巨型集装箱运输突然统治了海运业?
- 航运生产保持稳定
- MIR162转基因玉米进口获批低价冲击国内市场
- 《囚绿记》教学设计之三
- 《荷塘月色》的思想感情
- 《囚绿记》教学设计之二
- 《荷塘月色》语法修辞
- 《囚绿记》赏析
- 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 《荷塘月色》结构分析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三
- 《离骚》教学设计之三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四
- 《荷塘月色》课文分析
- 《囚绿记》教学设计之四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一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之二
- 《氓》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