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7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⑵ 引导学生对精要语段进行阅读,了解造成罗布泊生态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
⑵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
⑵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造成罗布泊生态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们“盲目”的理解。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张骞( ) 掘堤( ) 鹭鸶( )
二、讲授新课
1、解题,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组图片。(大屏幕投影有关湖泊和沙漠的图片)
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20世纪70年代,罗布泊这一仙湖消逝了,从此成了一个令人恐怖地方。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大屏幕显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 全体同学快速默读全文,找出以下四个问题的关键词:
(大屏幕显示四个问题)
①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 )( )
② 过去的罗布泊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 )( )
③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 )( )
④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 )( )
⑵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3、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这两段,回答:
① 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 学生回答。(大屏幕显示“四盲”)
⑵ 提问:“盲目”是什么意思?
⑶ 结合“盲目”的意思,思考: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大屏幕显示)
人类的只追求发展,不顾后果的盲目行为。“盲目”,就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要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⑷ 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大屏幕显示)
三、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熟读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当上了干部
- 游泳
- 漓江游
- “知了”
- 我愿我是……
- 我登上了长城
- 诚实的小马
- 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一封信
- 给丛飞叔叔的一封信
- 一张珍贵的相照片
- 夏令营的告别会
- 唱歌跑调,羞
- 猪八戒减肥记
- 今天真高兴
- 猴子拦路
-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 鲁迅简评《红楼梦》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
-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