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5
《乌鸦喝水》的自编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语文(主题)第一册19课的说法: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理想的说法:如果石子与瓶壁之间、石子与石子之间、石子内部不存在空隙,无论瓶内的水有多少,只要有足够的石子,乌鸦都能喝到。但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
3.现实的说法:石子与瓶壁之间、石子与石子之间、石子内部都存在空隙,石子放入瓶内,一小部分水被石子吸收了,另一部分水进入石子与瓶壁之间、石子与石子之间的空隙。当空隙总和大于瓶内水量时,水全部进入空隙,石子就露出水面,乌鸦就喝不着水了。当空隙总和小于瓶内水量时,水的一部分进入空隙,水面就高于石子在瓶中的高度,乌鸦就能喝着水了。
4.四年级的学生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问:用这种方法乌鸦喝得着水吗?答:喝得着。问:为什么?答:乌鸦把石子放入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答:一年级的课本里是这么说的;幼儿园的故事里是这么说的。
第二种说法:问:用这种方法乌鸦喝得着水吗?答:不一定喝得着。问:为什么?答:瓶子的水太少,乌鸦就喝不着水;水比较多,乌鸦就喝着水了;乌鸦能否喝着水与水的多少有关。
第三种说法:问:用这种方法乌鸦喝得着水吗?答:喝不着。问:为什么?答:瓶子里的水很少,石子放入水中水面逐渐升高,当水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升高了,石子露出了水面,这样乌鸦就喝不着水了。学生为什么会这么说?
学生对教科书上所说的深信不疑,从来不怀疑教科书上写的、老师所讲的、社会上流行的、祖辈流传的。
教师只顾教书,没有考虑教材的局限性、合理性,甚至正确性,忽视了现在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重视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培养。《乌鸦喝水》由此而来。
二、设计意图
1.通过师生谈话,引起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思考,暴露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对“乌鸦喝水”产生怀疑。
2.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对“乌鸦喝水”的怀疑,并让学生探究“瓶子里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着”的问题。
3.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书上所说的、社会上所流传的、祖辈流传下来的以及别人的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实验给予证实或证伪。
三、材料设计
1.验证乌鸦是否能喝到水材料:每组小口瓶1个(瓶内有水)、玻璃弹,共16组(每组瓶内水量不同)。材料说明:各组小口瓶内水量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内水量有关。
2.探究瓶内至少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得到材料:每组小口瓶1个、玻璃弹若干,共16组。材料说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瓶内至少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得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杨澜阿姨的一封信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给市长的一封信
- 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一封信
- 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封信
- 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 给舅舅的一封信
- 给小姨的一封信
- 一封书信
- 给黄晓磊的一封信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写给环保局工作人员的一封信
- 人要守信
- 给教育局局长的一封信
- 给哥哥的一封信
- “男子悲秋”古代文学意象社会心理探析
- 浅析道教对中晚唐传奇小说的影响
- 晚清禁书政策及对文学出版的影响
- 天津地区法鼓的舞蹈特点研究及其价值分析
-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 微电子技术发展问题试分析
- “谱子戏”和“梁子戏”的区别与优劣
- 《接骨师之女》中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 《论语》中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从人才培养角度谈中日动漫发展差异
-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
- 论述荀子人性论
-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 哲学的党性
-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设计
-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札记
- 《示儿》教学设计
- 《示儿》教学设计
-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 《故乡的“水墨画”》教材理解
- 《示儿》教学设计
- 《示儿》问题探讨
- 《示儿》片断赏析
- 《示儿》问题探讨
- 《示儿》教学实录
- 《示儿》教学设计
- 《示儿》教学设计
-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 《示儿》相关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