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喂──出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理解本文的主旨。
3、理解课文运用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想像能力。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拍照片
【教学方法】
讨论法(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外延伸)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大屏幕投影:
学生自拍照片(环境受到污染的现象)。
2、简介作者、作品: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óu)取 棘(jí)手 铆(mǎo)钉 贪婪(lán) 履(lǚ)行 众目睽(kuí)睽
2、词语解释:
哂笑 牟取 棘手 胸有成竹 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 逍遥法外 雨后春笋 心安理得 不容置疑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小组合作质疑讨论,互问互答。然后全班交流,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大致情节。
(见板书设计)
2、故事是否真实?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3、洞是真的无底吗?洞是比喻什么?
4、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
5、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6、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上面6个小问题都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逐一解决。)
四、重点探究
1、讨论、探究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大屏幕显示。)
⑴ 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⑵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⑶ 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后归纳:同意第⑶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明确:要求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大胆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合理,都应肯定。)
五、拓展延伸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1、列举破坏我们周围环境的例子。
(展示照片)
2、说出保护环境的做法。
(各抒己见)
六、小结
(大屏幕逐一显示板书内容)
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显示学生自拍的照片──环境受保护的美好家园)
七、布置作业
续写小说的结尾(要求:字数为200字左右,运用大胆想像)。
【板书设计】
喂──出来
(作者)星新一
庙洞→洞现→叫声→小石头→各种人物→各自主张→
商人的做法→投下的物品→叫声→小石头 保护环境
全文的情节链,作者想像的过程 建立美好家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百合花开了,你笑了
- 我发现妈妈的手变粗糙了
- 【个性】朋友
- 小气哥哥
- 我班的两位“催眠老师”
- 赠老爸
- 奶奶真聪明
- 俺班的活宝
- 五花八门的我
- 我们的语文老师
- 书虫速写
- 我的泪
- 弟弟“三重奏‘‘
- 爱睡觉的我
- 我的偶像张韶涵
- 新型毒品犯罪证明问题探究
- 家庭冷暴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从国际国内立法论“仲裁认驰”的合法性问题
- 我国资本制度改革下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
- 探索治理“住改商”的出路
- 法律惩罚正当性理论分析及合法性怀疑
- 论恶意占有人权益的保护
- 赵乐际:把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 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
-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
- 论“保护的责任”的新发展
- 刘奇葆: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 鞍山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法律分析
- 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 民法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实证研究
- 从法学教育角度看职业法律人之培养
- 8《小黄鸡的故事》
- 3《咏柳》
- 16《葡萄沟》第二课时
- 5《小蝌蚪找妈妈》片断赏析
- 11《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 11《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 13《妈妈的爱》片断赏析
- 9《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 7《春雨》片断赏析之一
- 13《妈妈的爱》第二课时
- 13《校园里的画》
- 16《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1《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五
- 3《咏柳》教学设计之一
- 11《日月潭》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