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0

《喂──出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自主学习,强调个性培养。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感悟,从而成为新世纪环境保护者。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⑵ 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⑶ 锻炼想像能力。

⑷ 了解科幻小说。

2、过程与方法:

自学讨论法、想象交流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思。故教学重点应放在挖掘本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上。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说起哈里·波特,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部深受人们欢迎的科幻小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科幻小说?

多媒体展示: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喂──出来》也是一篇科幻小说。这篇小说不到1500字,因此从另一个标准分,则属于微型小说。除了篇幅短小以外,微型小说还有哪些特点呢?

多媒体展示:

微型小说,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既是科幻小说,又是微型小说,故称微型科幻小说。

2、作者星新一,日本著名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多媒体展示作家图片)

3、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答案)

⑴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哂笑( ) 牟取( ) 贪婪( ) 履行( ) 肮脏( ) 签订( ) 棘手( ) 众目睽睽( ) 逍遥法外( )

⑵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哂笑 贪婪 纳闷 棘手 众目睽睽 心安理得 莫衷一是 逍遥法外 任劳任怨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胸有成竹 深不可测 不容质疑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一天,一个建筑工人听到了一声“喂──出来”的叫声,接着,又有一块小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 还会发生什么?

(原先扔进去的垃圾都跑出来了,这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3、说说标题“喂──出来”的意思。

4、讨论本文中心,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⑴ 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⑵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⑶ 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⑶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三、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问题组,学生自由挑选其中的问题回答,留下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教师协助解决。)

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

明确:是虚构-幻想。但有生活真实性。

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

明确:环保话题。

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明确: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师补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生存的地球。

5、文中说:“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这说明什么?

明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但只是暂时的,潜伏着隐患。

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明确: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 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四、拓展延伸

1、现实生活中,人类有没有因破坏环境而遭受惩罚的现象?联系身边实例说一说。

生1:因滥砍乱伐,盲目围垦,98年导致长江特大洪水,嫩江流域、松花江特大洪水。

生2:因破坏草皮,不合理的耕作、开发湖沼,使沙漠扩大。

生3:河流污染,刮沙尘暴,下酸雨。

……

2、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生1:倒入村里设置的垃圾桶。

生2:去河里洗刷时,倒入小河里。

生3:倒在山沟里,被雨水冲走。

想法:

1、对垃圾应分类,建立垃圾处理厂,再加工,废物利用。

2、垃圾转化,如废气变沼气、废物作燃料等。

3、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生1: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废气,废水。

生2:各种生活、工业垃圾由货车运到了垃圾场,让它腐烂;有的工厂把废气排到空中,废水排到地底下或河道中。

4、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生:噪音,各种违章建筑,家畜家禽养殖等。

建议略。

五、布置作业

1、口头想像训练:具体说说天上掉下石头后,接下来会怎样。(同桌讨论)

2、书面作业:写一段或一篇科幻小说(以下几题中可任选一题)

⑴ 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200字(适合于表达能力较差者)

⑵ 《×××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日记形式写(适合于想像能力较丰富者)

⑶ 自拟题目以新颖的形式写一篇警示人类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适应于写作能力、想像能力均佳者,教师可引导这些同学上网查阅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常识。)

每一组由组长协调,三个写作题人数均匀。教师将选取好的片断和文章,张贴在学习园地中。

【评析】

首先,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哈里·波特》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快速了解了微型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扩大了学生的词语掌握范围。接下来整体感知两三问就接近文章主旨,因为本文情节简单,同时上课以开始就讲到微型小说的结尾出乎意料,所以宜马上从分析结尾入手来理解主旨。合作探究时,简单的、学生可以明确的问题马上过去,而剩下的、不好回答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以节省时间,在深入阅读层面上作进一步的分析。作业布置让学生自主挑选,而结果的展示有助于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使后进生也获得收获。

其次,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从课文延伸到实际,学生通过举例、反思,认识到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的严重恶果。拓展了学生思维,树立起关心我们这个时代,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理念。

第三,从教学流程看,各环节由浅入深,给学生设计了合理的台阶。有了前面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想像的训练,最后的书面作业就不会无话可写了,而保护环境的观念也就深深烙在学生脑中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雕刻心中的天使
校园的早晨
第一次发言
小径见真情
我想拥有快乐的童年
麻雀之死
美丽的风信子
新学期
请不要玷污了纯真的童心
失去自由和被他人背叛?
老人的一天
春雨
感动
车,还是车
爱的旋律
试论社区建立高校预备党员义工服务站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浅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思考
浅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选择与分析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研究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试论如何实现校园网络的德育功能
简析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的改革
浅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试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好读书,不求甚解”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
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培根小传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邓拓简介
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
读书──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感慨与敬仰──读张帆著邓拓评传
魂断燕山巨星落──记邓拓最后的岁月
怎样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