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过网络查寻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体现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特色。
【教学重难点】
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工具】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
学生微机室
【教学设想】
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氛围,整个课堂充满歌声。
【教学流程】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蝴蝶泉边》对歌片段。
二、通过网页来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
三、点击网页上的沈从文简介,在网上了解作家沈从文
四、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注意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
2、课文赏析:
同学们以跳读的形式浏览课文,然后就近的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最想参加哪一种形式的歌会?理由是什么?
⑴ 山野对歌:
① 谈喜欢的理由。
② 人物片段赏析。
③ 欣赏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对唱。
④ 学生对歌比赛。
⑵ 山路漫歌:
① 谈喜欢的理由。(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由学生即兴唱歌)
② 欣赏云南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歌声中进一步领略云南迷人的风光。
③ 语言赏析。学生勾画,自由赏析。学生齐读以下两个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妙用,注意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点“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⑶ 村寨传歌:
① 谈喜欢的理由。
② 欣赏村寨传歌的画面,视听结合感受场面的宏伟。
③ 以就近四人为一小组,每组选定一首熟悉的歌,全班一起唱,感受村寨传歌的气势壮观。
总结:
1、学生谈学了本文的感受。
2、赏读完《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
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无不激起了我们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
1、网络了解与歌唱有关的我国的文化习俗,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侧重的了解,并适当地让学生表演。
2、唱响云南民歌,在歌声中体会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主要写人 爱生活
云南的歌会 山路漫歌 力画环境
村寨传歌 重写盛况 爱民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乡村——黄粮
- 奇怪的蛋
- 第一次钓虾
- 动物—人类的朋友
- 足球,和你暂别吧!
- 超人小猪奇遇记
- 暑假的乐趣
- 夸夸我的小表妹
- 我和妈妈去北京
- 海的女儿
- 给大哥哥的一封信
- 请到我的家乡来
- 小河的命运
- 乡村的傍晚
- 春天的颜色
-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 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践思考
- 浅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 谈学生的作文为何不成章
- 试论会计报表审计中应注意的几方面技巧
-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浅探
- 经济责任审计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 怎么提高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 语文课堂教学原生态
-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构建
-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及教学素质的培养
-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转型
-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推进企业内审工作转型
- 会计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抽样审计研究
- 三管齐下提高习作水平
- 《故宫博物院》导读
- 《故宫博物院》课时训练
- 《故宫博物院》学法指导
- 《故宫博物院》重点语句分析
- 《故宫博物院》重点难点
- 《故宫博物院》基础知识题
- 《故宫博物院》中心意思
- 《故宫博物院》课文分析
- 《故宫博物院》词义辨析
- 《故宫博物院》写作特色
- 《故宫博物院》结构分析
- 《故宫博物院》阅读测试题
- 《故宫博物院》语法修辞
- 《故宫博物院》写作特点
- 《故宫博物院》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