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端午节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呆;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1、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2、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3、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长大了想当一名老师
- 快乐的一天
- 吹泡泡
- 我家的小院真热闹
- 快乐的一天
- 渴望
- 堆雪人
- 美丽风景
- 猪八戒吃西瓜
- 秋游
- 秋游
- 小帮手
- 买冰箱
- 冤鬼路
- 吹泡泡
- 实用技法之情节要曲折
- 成为“我想要”的那种人
- “初中那些事”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 浅谈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不可分割性
- “诚信”话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 记叙文阅读演练(五)
- 不能匆忙做事哦
- 浅谈高职院校FLASH动画课程的教学方法
- 情暖意深 无言的爱
- 给自己开一扇窗
- 罗圈腿的小猎狗
- 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 自媒体发展浪潮下大学生思政工作探析
-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
-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
- 慈母情深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八教学反思
- 假如
- 慈母情深-精品教学反思
- 慈母情深-7
- 坐井观天 说课
- 窗前的气球课堂实录
-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 识字5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预习指南教学反思
-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 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六
- 慈母情深-极品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