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小小的鸭蛋,在纯真的孩童眼里是潘多拉魔盒,可变幻出无穷的乐趣,小小的鸭蛋,它也滚动不出时代的最强音,但在汪曾琪的含蓄、空灵、淡远的文字里,在高邮咸鸭蛋的油光里,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意韵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我们那个被“忙”包裹、被名利所挤压的躯体也分明触摸到了久违的生活的乐趣。
一、导入
1、出示蛋络子,说出这个叫什么,是装什么的?
2、说出什么地方的鸭蛋名声最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土生土长的高邮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介绍他们家乡高邮的咸鸭蛋的文章。
(板书课题、作者)
二、重点研读,品味赏析,体会作者淡笔抒浓情的语言特色
1、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描述高邮咸鸭蛋的名声和特色的语段,齐读此段。
2、初读了这两段文字,同学们认为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语气来介绍家乡的咸鸭蛋的?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
赏析要点:
⑴ “肃然起敬”。
意思、适用情况、此处表达作用。
⑵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抓住“必”与“特别”分析。
⑶ “还不就是个鸭蛋!”
去掉“还不”品一品。
⑷ “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鸭蛋确实是好”
抓住“就”、“确实”读读品品;作者对外乡人称道家乡的咸鸭蛋为什么不高兴,他实际上高不高兴?
⑸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抓住“完全”、“实在”读读品品,体会作者文白夹杂的语言魅力。
⑹ 对袁枚的看法也因咸蛋而改变,体现了对家乡的特殊情感;引袁枚原文,不惜笔墨,为的是增强可信度,也出于一种浓浓的家乡情结。
⑺ 两处对比,与别处咸蛋对比:
① 别处发干、发粉,如嚼石灰。
(有无吃到过这样的滋味?不可能是这种味为什么要这么说?)
② 北京的咸鸭蛋……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从语气上来分析,生气、失望、委屈)
⑻ 句式上“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
“我的家乡是出鸭的水乡。”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有著名的鸭种高邮大麻鸭。”
三、分析(一)、(三)部分
1、改题引入:
高邮大麻鸭真是名不虚传啊!难怪有人说“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那我们不如把题目改为“高邮的鸭蛋”,这从全文的内容来看,行不?
2、端午的风俗有哪些?在这七种风俗中,你熟悉哪一种,说说你对此的记忆。
3、简介“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吃十二红就是吃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刚才我们得知了高邮咸鸭蛋确实算是一道红颜色的菜,若在我们这儿,咸鸭蛋肯定不能成为十二红之一,因为我们的咸鸭蛋是浅黄色的,照现在的趋势是,连那一点可怜的浅黄也要离我们而去了。童年时吃过的泛着红油的咸鸭蛋已永远地尘封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了,而当有一天我们偶然吃到了这样一只蛋黄鲜红如血的咸鸭蛋时,我们却又惶惶不可终日,定认为这是添加了什么色素。现代文明的发展,让我们人类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可怜,可怜到消受不起一只正宗的咸鸭蛋!正常的成了不正常,不正常的倒成了绝对的正常!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也在不断地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难道我们失去的仅仅是一个泛着红油的咸鸭蛋吗?关于咸鸭蛋的乐事,尤其是端午节里的咸鸭蛋带给我们的乐趣,你有过吗?
4、指名朗读4、5两段,其余学生概括这里提到的关于咸鸭蛋的乐事。
5、说说作者在描述“挑鸭蛋”时所流露的情感。
四、教师小结
小小的鸭蛋,在纯真的孩童眼里是潘多拉魔盒,可变幻出无穷的乐趣,小小的鸭蛋,它也滚动不出时代的最强音,但在汪曾琪的含蓄、空灵、淡远的文字里,在高邮咸鸭蛋的油光里,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意韵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我们那个被“忙”包裹、被名利所挤压的躯体也分明触摸到了久违的生活的乐趣。请同学们以“端午的鸭蛋”为喻,说说学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汪老先生的文章就象高邮的咸鸭蛋,初读它,______________,再读它,
______________。读它的文章,这位淡泊达观的老人似乎在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许多古老的风俗已不被我们记取,对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2、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家的运动会
- 母亲节闹笑话
- 观灯
- 春节记忆
- 有趣的游戏
- 欢乐的万圣节
- 我和妈妈比童年
- 夏令营
- 惊喜的发现
- 今天我是升旗手
- 我给妈妈一个吻
- 春季运动会
- 挖竹笋
- 打水漂
- 温暖的问候
- 叶圣陶毅然“北上”
- “零食通报”是不是凑数?
- 永远的马叙伦
- “雅好”背后的权力底色
- 引领我们前进的路
- 反腐催生“太平官”是错觉
- 廉政理论专家太湖纵论反腐新常态
- 人大学者:薄熙来、仇和有何异同?
- 早来的夏,奢侈的勇
- 这个时候,怪谁呢?
- 纪检系统“央地联动”成常态
- 守规矩,“傻”点好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守着你的誓言慢慢变老
- 随权力沉浮的“瓷场”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江总书记来我家
- 蜜蜂教学目标 :
- 同一个名字
- 丑菊
- 三味书屋
-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 科利亚的木匣
-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2030年的一天
- 西门豹
- 语文四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题
- 趵突泉
- 语文四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 朱鹮飞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