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我们重点去探寻的。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冯骥才说,知识界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大众认识这些文化的价值,但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单靠某几个知识分子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我们民族能够开始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热爱并了解了其独具的价值,特别是精神上的价值,并能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湖滨花园
让花乡披上绿衣
蓝天之站
难买的生日礼物
给北京市小汤山医院的医护人员的一封信
20年以后的母校
新世纪的学生——读《最后的奏鸣曲》有感
减肥记
布什家族的野心
粉笔头的自述
大山的精灵——野菊花
外婆家的小竹林
白洋淀的芦苇
神奇的魔法学校
雨后的美
简析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应强调“四个结合”
关于中世纪巴黎大学教师执教资格审核制度
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发的思考
简论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话语权研究
简析大学生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
试析高职院校边界管理
关于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关于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
试析研究生团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析工科女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应有之义
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
关于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教育学视角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探讨
试析从高校课堂教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从《满井游记》初探文言文教学上的创新
《满井游记》教学反思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我教《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即兴一例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案例
《满井游记》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