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性课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并学习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认真体味文章的字词句。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文学与形象的转换,通过想象与联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法、自读法。
一、导入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 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第一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⑤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第二段:①缥碧:青白色 。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3、第三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选:轩,高;逸,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相向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音。⑥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画、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⑾犹:好像,如同。⑿交映:互相掩映。⒀见:同“现”,显现,显露。
四、学生对照文中注释试着翻译全文,有疑难举手示意,教师巡视释疑
五、研讨课文:
1、本文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概括出来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⑴ 从视觉来写:
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 “负势竞上,互相轩追,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⑵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持持作响;好乌相鸣,樱樱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持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六、小结
本文虽是骄体文,但却写得清新秀丽,淡雅自然,仅一百四十余字,却描绘出了一幅祖国南方秀丽的山水图,既写了山川的秀丽,又写了山水的奇异,既写了静中之景,又写了动中之情,全幅画面洋溢着诗情,读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七、作业:背诵、默写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察螃蟹吐泡泡
- 送给妈妈一个吻
- 中秋节
- 第一次骑自行车
- 升旗仪式
- 我和螃蟹
- 今冬的第一场雪
- 大雾
- 关爱就在你我身边
- 陶泥
- 热闹的国庆节
- 多姿多彩的树叶
- 我爱的乐器——葫芦丝
- 我的一袋麦子
- 家乡的油菜花
- 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构想(1)论文
- 浅论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意涵(1)论文
- 浅论人力资源战略对电力企业的作用(1)论文
- 有关建设效能政府中人力资源培训的研究(1)论文
- 探析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论文
- 浅探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实现及其会计影响(1)论文
- 浅论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政府在位(1)论文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1)论文
- 浅论企业中人力资源的资本化(1)论文
- 探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1)论文
- 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研究(1)论文
-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功用(1)论文
- 浅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和思路(1)论文
- 谈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1)论文
- 谈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 《〈孟子〉两章》教学案例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 《〈孟子〉两章》教学杂谈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 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一点体会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 《〈孟子〉两章》教学实录及反思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 《〈孟子〉两章》教学实录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