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3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只有一百二十多字的本文和四十多字的赞语,却为自己留下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晋书·陶潜传》曰:“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在陶渊明之前,司马迁写过《自序》,王充写过《自纪》,但那分别是《史记》和《论衡》的自序,带有自传性质而已。阮籍写过《大人先生传》,虽然借着大人先生表现了自己的志趣,但并不是自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此后,王绩的《五斗先生传》、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都是深受其影响的。《五柳先生传》在一百多字的篇幅中,以极其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不同流俗的性格,清楚地划出一条与世俗的界限,从而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遂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所写归途的情景,抵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辞,于逼真的想象中更可看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跌荡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欲狂的情状呈现于读者面前。对于后人来说,一切的回归,一切的解放,都可以借着这篇文章来抒发,因此它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虽未必是严谨的评论,但此文之高妙实在是难以伦比的。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数学高手——我的爸爸
- 轿车驶入百姓家
- 春游
- 春游
- 我的“严”老师
- 辛勤的园丁
- 我的妈妈
- 我的妈妈
- 蜡笔小新洗衣服
- 小鸟大战猎人
- 小熊当老师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铅笔和橡皮
- 欢迎新同学
- 萝卜又回来了
-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味
- 犯罪过失若干问题的探讨(4)刑法论文(1)
- 试析传统文化与高职文化的六维建构
- 漫谈绿色建筑与中华传统文化
- “罪 名” 研 究(2)刑法论文(1)
-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影响
-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 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文化旅游的发展与管理
- 传统文化符号的一种现代叙事
- “罪 名” 研 究(3)刑法论文(1)
- 论网络犯罪(2)刑法论文(1)
-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 沉默权的立法思考(3)刑法论文(1)
- 《荷花》重点的艺术:如画?逼真?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荷花》有感
- 《荷花》为例浅谈本站中的审美教育
- 《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 《荷花》一课谈教学多媒体的使用
-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
- 《荷花》》
- 《荷花》
- 《矛和盾的集合》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 《荷花》
- 《太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荷花》课题实录片段与评析
- 《给予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