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他生活的当时,他只是作为一个合于雅道的隐士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虽然曾和周续之、刘遗民一起被称为“浔阳三隐”,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们对陶渊明有所认识。至于他的作品,在玄言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当时,是与贵族文坛格格不入的。在宋齐山水诗盛行的时代,他的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也不合于贵族欣赏名山大川的口味,而他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样和当时“富艳难踪”的文风大相径庭,所以仍然得不到重视。到了梁陈时期,锺嵘、萧统才开始重视他,但还是十分有限的。锺嵘《诗品》将他列为中品,萧统《文选》选录他的作品也不过寥寥数篇。可是从唐以后,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文学史上发生了深广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内容是复杂的。因此不同方面的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的作家,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他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唐代大诗人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高适在做封丘尉时,对“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现实无法容忍,也“转忆陶潜归去来”,要学陶渊明那样与污浊的现实一刀两断。在强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变革即将到来的时候,他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的疾恶除暴的精神,也给作家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在一首《水龙吟》词中高声唱道:“须信此翁(指陶渊明)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处于从封建社会末期转向旧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转折点上的诗人龚自珍也曾赞许陶渊明说:“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首》)他的桃花源理想对后代也有积极的影响。北宋进步的政治革新家王安石曾歌颂这个社会是“虽有父子无君臣”,对“闻道长安吹战尘”的现实表现了深沉的感慨。康与之的《昨梦录》写一出世人世界,显然是模拟《桃花源记》,其中也提出“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台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这是封建社会里决不能有的。另一方面,陶渊明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起了消极的作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退隐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谪居海南时期,都酷爱陶渊明,实际是在他那超脱现实的态度中寻求精神的安慰。虽然白、苏在一定时期内对现实态度消极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但这种影响作用无疑也是存在的。宋以后许多过闲居安逸生活的地主,喜爱陶渊明,也都是从这一方面出发的。

陶渊明的艺术影响同样是广泛的。从南朝文人鲍照、江淹作了学陶体的诗歌以后,历代“拟陶”“和陶”相沿成风。我国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很少没有表示过对他的创作的企羡和受到他的艺术的熏陶的。李白说:“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说:“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清人沈德潜谓:“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说诗碎语》)仅从陶诗对盛唐、中唐一些诗人的影响中,便可以体会到陶诗艺术影响的广泛了。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他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了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看车展
找春天
游中国第一滩
老家见闻
游华西有感
大唐芙蓉园(游记)
游观光塔
游虞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
游颐和园
新年记趣
有趣的鳄鱼公园
美丽的桂林
游世界之窗
游商洛
基于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发展的探讨
论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
广西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1)论文
关于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刍议
我们如何搞好数学教育?
广西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探(1)论文
河北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探析(1)论文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
浅析“说课”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积极影响
论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1)论文
试论商业登记的效力
论我国商法的现代化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关于法律解释的几个问题
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1)论文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
在小说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变色龙》的“正面人物”探微
谈《变色龙》的细节艺术
浅谈《变色龙》一文中军大衣的妙用
《变色龙》的叙述策略与讽刺批判效应
《变色龙》朗读指导
《变色龙》中的省略号
《变色龙》的取材和构思
《契诃夫的创作与十九世纪末期现实主义问题》摘要
人狗互衬 交相辉映──《变色龙》艺术特色赏析
《变色龙》简析
《变色龙》中的“人群”
小猎狗在《变色龙》中的作用
挖掘细节描写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