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东晋时浔阳郡柴桑县(今九江市西南人)。他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他毅然作出这一抉择。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奉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据旧县志记载:彭泽县治在现今的湖口县江桥乡柳德昭村南的凤凰山下。当年城内有玩月台、九曲池、洗墨池等名胜。陶渊明常与江州名人在此吟风赏月,议论时政。后人在此建祠塑像,纪念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故址现仅存玩月台遗迹。

当年,陶渊明是在“洋洋平津”的鄱阳湖上挂上归帆,回到柴桑故里的。归途中,他“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现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快心情。行船靠岸,他远远望见家门,就狂喜地“载欣载奔”,而后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他走进后园,看到“松菊犹存”,更为兴奋。于是他“携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他甚至感到村子周围的树木和溪流也因为他的到来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对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陶渊明饱蘸激情之笔所写的《归去来兮辞》一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里的原因和归途中的感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文情并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赞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陶渊明刚回家时,由于有僮仆,只偶尔参加田间劳动,以消愁解闷。后来,家境贫困,雇不起僮仆,非亲自务农不可。他早出晚归,春种秋收,承担全部农活。对于读过书,当过官的封建文人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妻子瞿氏,与他志趣相同,安贫乐道,励志耕耘。田野上时时出现“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情景,被当地人民传为佳话。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当年所居的上京村,即现今星子县的玉京山,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地貌特征。从星子县城乘车至此只需半个小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登东皋以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在诗中所写的“东皋”、“西畴”、“斜川”等遗址均存。东皋是一个石岗,这里有陶渊明的石刻。西畴是一片田园,至今庄稼茂盛。“斜川”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港,至今清流涓涓,流向鄱阳湖。鄱阳湖中有一座小岛──落星墩,是陶渊明吟咏过的“曾城”。

陶渊明在与乡邻“披草共来往”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家中场院,挈壶相至,只鸡相邀,谈天说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这个时期,陶渊明写了不少描绘田园风光,抒发自己隐居躬耕愉快心情的诗文,如《归田园居》的五首。其一为:“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可是,好景不长,陶渊明退隐上京第三年即义熙六年(410)6月,家中不幸失火,八、九间茅屋转眼化为灰烬。一家老小只能寄居船上,赖以栖身。原有的僮仆早已辞退,生活十分潦倒。但灾害和穷困吓不倒陶渊明,他在诗中写道:“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年后他举家迁移到二十五里以外的南村(又名栗里,后名陶村,在星子县境内)。新居在庐山虎爪崖下。村前有柴桑桥。桥下流水潺潺。五棵柳树环绕宅前。他与邻居及好友颜延之等在农事之余,常在新居里畅怀饮酒,纵谈今昔。“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诗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二句,为后世传诵,脍炙人口。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的一生是在诗酒中度过的。归田以后,他更是“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酒后赋诗,直抒胸臆。在《饮酒》二十首里,有不少为人传诵的佳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所蕴藏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他以孤松自喻,勉励自己保持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操节。

这个时期内,陶渊明依靠劳动度日。除了耕田灌园,还织过席子,打过草鞋,卖过蔬菜。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有时处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谢绝接受。

在陶渊明的晚年,江州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在饥寒中挣扎的陶渊明,多少希望有一个无君、无臣,没有赋税,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供乡亲们安居乐业。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脑海里酿醖。在《桃花源记》(并诗)里,他描绘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世外桃源”。据有关学者的考证。这个理想世界的原型,有可能是庐山汉阳峰下的康王谷。

1986年秋,参加全国陶渊明研究坐谈会的代表们考察了康王谷。它位于园田居和五柳居之间,山高、谷深、地险、林密,传说是楚康王避秦乱隐居之所。康王谷口双峰高耸,一水中流。谷口路窄,前行三、五里豁然开朗,田畴纵横,鸡吠相闻,山溪两岸,屋舍俨然,簇簇山桃,临流照影。学者们惊叹:这里真像桃花源。谷内有姓陶的村子,自谓陶渊明的子孙。他们捧出“陶家酒”,款待访陶人。

陶渊明在穷困潦倒中走完了自己一生的道路。元嘉四年(427)11月,他带着问心无愧的高傲与世长辞。他生前交待家人,处理后事“省讣却赌,轻哀薄敛”不发讣告,不收赠礼,以朴素的仪式,安葬于家乡的面阳山。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人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后人游庐山,常去面阳山凭吊陶墓。离陶墓不远有濯缨池,陶渊明生前常在此洗涤。池旁有一块巨石,赫然横卧,传说陶渊明酒醉后,常卧石上,人称“醉石”。在九江县沙河乡蔡家洼,有陶渊明祠和纪念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祖国母亲,我爱您!
祖国,我想对你说
看《走进新中国》有感
回顾六年
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祖国的力量
风雪无情,人有情
祖国,我爱您
祖国颂
国庆阅兵
中国“60”周年大典
祖国啊!我属于你
父母的爱
真正的朋友
祖国在我心中
整治运营商恶意扣费须切中要害
为什么中国的浪费型投资这么多
重要问题面前不要当和事佬
中国电影需要与互联网融合成就影业巨头
热点人物关注
百度云OS宣告ROM丛林时代终结
深圳公务员军训难治“慵懒散”
企业文化要从执行力文化转变为创业文化
允许证券从业者炒股要有制度规范
超级稻甬优15单产超800K/667m2栽培技术
“军令状”落空折射行政命令式治污窘境
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制度红利释放
后格力时代的断想
关于园林绿化苗木管理的粗浅见解
我们将在中国的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推动者角色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阅读教学案例与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第四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二最新推荐
语文园地二-教学实录2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优秀教学设计三精品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优秀教学设计五精品
语 文 园 地 二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复习汇总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最新推荐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3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测试A卷最新推荐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优秀教学设计四精品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4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实录8
0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优秀教学设计A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