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8

《五柳先生传》课文赏析

,开篇先叙传主之姓名籍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循此例,却有意同读者开了一个大玩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传主生于何时,长于何地,何姓何名,概莫能知,这位“五柳先生”简直是天外来客。唯一与传主身份产生联系的,只是“宅旁有五柳树”而已!

沈约《宋书·隐逸传》引《五柳先生传》且评之曰,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陶宅之旁广种柳树,可视为“实录”,此有陶诗为证。《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拟古》:“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然作为一篇“自况”之文,“五柳”这一自然景观仅仅是陶渊明“因以为号”的触发点,却完全不能解释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根本原因。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篇》中指出:“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正是针对世俗有感而发,意欲“破除”此种卖声名、夸门第之社会风气。

魏晋时代,门阀制度盛行。曹魏制订的“九品官人法”赋予了世家大族政治上的特权。朝廷于州郡设立中正,评定士人之品。中正由世家大族名流充任,同宗士人理所当然获得高品位。而品位之高下又直接与官职中国之高低挂钩。于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高爵显位代代相因,形成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贱族”的局面。这种制度,延续到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达到鼎盛,以致“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姓族人,无寸进之路”(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终东晋之世,朝廷权力一直掌握在王、庾、桓、谢四大家族手中,成为门阀制度高峰期的显著标志。

上层如此,士流趋鹜。族姓阀阅既成为进入仕途的根本条件,世家士子,视门第作铁饭碗,郡望作护身符,族谱作通行证,至于德、才二字,则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于是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重门阀轻才德的社会风气。士人“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刘知己《史通·邑里》),以炫耀祖宗荣光、托庇死人余辉为荣,成了一种社会流行病。

对这一世人司空见惯的现象,陶渊明冷眼观之十分不满。“世与我而相违”(《归去来兮辞》)这种不趋流俗的个性,注定了陶渊明与门阀之风的不调和。自传文《五柳先生传》中,郡望、门第、宗谱一概阙如,看似不合常规,其实是对时风世俗的反拨。自号“五柳先生”,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揶揄,对世族名士的一种调侃。陶渊明以“不知何许人”嘲弄了郡望之尊崇,以“不详其姓字”嘲弄了门第之高贵,以“宅边五柳树”嘲弄了地位之显赫,以“不慕荣利”嘲弄了官爵之矜夸……可以说,陶渊明借以“自况”的“五柳先生”形象,完全是针对东晋门阀制度的崇尚自塑的,是陶渊明遗世独立清高绝俗的个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五柳先生”之名一出,知名晋宋并享誉后世,王、庚、桓、谢四大豪门虽然煊赫一时,而今安在哉!

当然,陶渊明不是“天外来客”,虽非名门望族,其家族渊源本也可作自我夸饰。其曾祖陶侃为晋大司马,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亲陶敏担任过中低级官吏而后归隐。陶渊明在《命子》《赠长沙公》《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等诗文中列举过这些事实。陶渊明的自述宗谱和士流的自我矜夸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陶渊明以辞官归隐的实际行动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人格价值,而“五柳先生”这一称谓,正明确地表明了诗人与世俗观念的彻底决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外婆家的小鸡
孩子的心声
回来吧,赛特凯达斯大瀑布
衣食住行看变化
面对挫折
乘车记
狐狸的朋友
我真舍不得您
人生如水
放下罪恶的匕首
不想长大的我
奶奶要学“话”
新年畅想
醒悟吧!人类
老师的“恶作剧”
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之反思(1)
美国最新反舞弊审计准则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1)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几点体会(1)
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加强效益审计(1)
文心雕龙初探(1)
计算机审计法律问题研究(1)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文艺与政治——一个应重新审视的话题(1)
文学性:现代内涵及其当代限度(1)
计算机技术方法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现状与发展(1)
“赵氏小品”语言偏离现象分析(1)
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1)
美国政府审计发展及其启示(1)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1)
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课外语段阅读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写作特色
《你一定会听见的》问题探究
《你一定会听见的》生字注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词语解释
《你一定会听见的》词义辨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基础知识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典型例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标解读
《你一定会听见的》写作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时训练
《你一定会听见的》学法导引
《你一定会听见的》重难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