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马说》写作特点
本文属于“说”这种体裁,与现在的杂文相似。本文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托物寓意,结构精巧: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2、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已隐含着“不知马”的意思;中间先明确指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然后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3、韩愈的文章很讲究语气的表达,读起来颇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学会“审辞气”不可。下面举一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此句中连用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马者之无知。如此层层蓄势,然后以反诘作结,将作者心中的郁愤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
4、设喻浅而立意深:文章短而有波澜,设喻浅而立意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笔论断就一反常情,醒人耳目。本来,只有有了千里马这个客观存在,才有可能被伯乐所认识。作者从反面提出,就特别强调了在现实中伯乐的重要作用。接下来的两句,论证了这句话的合理性:一是说在现实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是说即使有千里马,没有伯乐去识别,也会遭受摧残而不以千里称。然后又以饲养千里马为例,指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即使是千里马也不可能发挥出它千里的特长来,进一步强调了伯乐的作用。最后,又从反面论述由于不知马而认为天下无马,进一步强调了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的论点。“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带有感叹的反诘句收束全文,加强了语势,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识人才,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极大愤慨和谴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端午节吃粽子
- 端午话“粽”
- 生活需要理智
- 我的妈妈
- 生活需要阳光
- “粽”情端午
- 我的家乡
- 卖冰糕的奶奶
- 军训感想
- 去海边玩
- 我的同桌
- 洗鞋记
- 给猫剪胡子
- 我的妹妹
- 爬山虎
- 浅论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 公共图书馆管理之路
- 论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探究
- 萨姆的天空多难闯?
- 浅谈如何加强水电厂运行安全管理水平
- 离心风机空心轴结构应用问题研究
-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 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 马斯克的狂舞火箭
- 企业统计工作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 浅谈公路桥梁高墩台施工方法及控制措施
- 英法再联手欧洲未来空战系统初露端倪
-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管理
- “野马”奇袭凯门兹机场
- 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发展探究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5
-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 学贵有疑
- 快速认识学生的方法
-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说明解读
- 开启作文心门的钥匙
- 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 续写:小摄影师案例反思教学
- 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 诚实应试文章介绍
- 小摄影师-试课稿精品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6
- 让鼓励随时存在
-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综合性学习
- 是谁贿赂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