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小壁虎借尾巴》教材理解
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借”字提挈了全文的情节。
“小壁虎”为童话的中心人物,“借尾巴”为童话的中心事件,作者精心设计了小壁虎断尾求生→借尾遭拒→新尾长成的故事情节,开端紧张惊险,中间曲折起伏,结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情节构思无疑会把儿童带入小壁虎生活的天地,去感知它、认识它、理解它、评价它,从中获得情趣陶冶和知识启迪。
“借”字揭开了尾巴的奥秘。
知识童话与其他童话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介绍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侧重点。因而它的情节不仅要求生动引人,而且要求严密科学。本文的妙处正在于此。一方面,作者通过“借”的原因、经过、结果,串起了一幅幅生活场景,从而把四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清楚直观地推到读者面前;另一方面,构成情节的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和咀嚼。比方小壁虎“蛇口逃生”后,尾巴虽已挣断,却并无鲜血淋漓之状,疼痛难忍之态,它借尾巴的动因只是为了“好看”(“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一心理活动固然表现了小壁虎爱美的天性,更有力地说明壁虎的尾巴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联系兔、牛、燕子的不借尾巴,倒并非由于小气,事实上它们的尾巴可不像壁虎那样可以断了再生。再考察中间部分,写小壁虎三个“爬呀爬”的动作,-方面说明爬得慢(这正是因为没有尾巴的缘故,可见尾巴对壁虎也有帮助爬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爬的时间长。也正是经历了-次又一次借尾巴的漫长爬行,它的新尾巴才可能完全长出来,否则岂不给人太容易的错觉?可见作者的情节构思是极其严密审慎的。如此丰富的知识都聚拢在借尾巴的情节中,真是妙不可言。
“借”字托出了小壁虎的可爱形象。
知识童话中的形象不仅是演示科学知识的裁体,更是活生生的人物化身,同样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中的小壁虎既是“捉蚊子”的益虫,又是诚实爱美、天真单纯的儿童化身。尾巴本可再生,它却一无所知,到处求借,正说明它还“小”,还不谙世事;在借尾巴的过程中,虽心情急切,却彬彬有礼;尾巴终未借到,心中“难过”,却并无非分之想,越轨之举,而是回家找妈妈倾诉情怀;最后发现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欣喜若狂(“高兴地叫了”)。可见一个“借”字使小壁虎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个形象所体现的美,必能给儿童以巨大的感染和教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爷爷种花
- 威威
- 春天的杨柳
- 我的家乡--西洪
- 爸爸,我想您了
- 夏天
- 怎样防灾?
- 可亲可爱的小姐姐
- 小雷锋--小刚
- 学校的杜鹃花
- 幸运橡皮
- 春雨
- 春游
- 扫墓
- 我和你
-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 《中国合伙人》的语言学习视角
- 论“微格教学”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1)
- 论网络语言特点以及网络语言学的诞生
- 于家堡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地下连续墙新型施工法
- 科研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1)
- 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语言态度分析
- 电视经济信息节目中的视听艺术(1)
- 罗大佑就是我们自己 (1)
- 关于改进型泥浆处理系统在某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1)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分析性新闻(1)
- 柴科夫斯基与他的《曼弗雷德》交响曲(1)
-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 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投资风险管控问题的全面剖析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假如》第二课时
- 《假如》第一课时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之四
-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
- 《日记两则》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之三
-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之二
- 《清澈的湖水》
-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 《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