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苏东坡“以诗为词”

苏东坡“以诗为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苏东坡“以诗为词”

苏东坡“以诗为词”,就本质来说,既不是李清照所讥责的“皆句读不葺之句”,也非后来贺铸、周邦彦乃至南宋诸家化用诗句人词的创作手法,而是将诗的精神注人到词的创作中,从而使词品、词境从恻艳、偏狭提高到堪与诗歌比肩的高度。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这个“志”包括“穷、达”两大主题。“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士的信条,构成文人深刻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又是一种道德人格上的修养,与老庄无为思想,佛禅清虚观念相融汇,构成文人墨客风标高举、洁身自好、德返逍遥,超脱功利的人生理想。这两类,都是事关家国人生的重大主题,只有诗文才能予以表现。诗亦言情,但是温柔敦厚之情,哀而不伤,而且往往同“志”紧密结合,根本不同于词中所写的恻艳之情。但东坡却在他的作品里,削弱恻艳之情,而补之以这种重大沉厚的“情志”,将诗“言志”的特质与词“缘情”的风格有机地揉合到词的创作中来。

他的词,既有感时伤今、凭吊古人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怀念亲人、兼抒哲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既有声情并壮,报国志高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清新如画、简静平和的《浣溪沙·籁籁衣巾》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加上胸襟豁达,志意高远,使他的词“一洗倚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缎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其词品之提高,斑斑可见。这一方面实现了词在题材上的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所表达的情志能反映较为重大的主题,感发力量得到提高。

同时,他保持了词之为体的一些本来特征,如他的词也仍然基本合律,可歌可咏;意象、语言也较其诗来得精巧、工细、柔美,并不“粗豪”;特别是他一些抒情色彩较浓厚的作品如《水龙吟》(和章质夫咏杨花次的),词品高洁,而深情婉曲,款款动人,意象语言精美细巧,给予人的心灵志趣上的陶冶与情感上的感染都是很强的。说他以诗为词而为“变调”者,实非知者之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沙子”——时间
我在家中是个小大人
汶川的表情是坚强
零食王国
制作水果拼盘
自画像
光彩夺目的春天
一张纸
端午节
我的“拖鞋小船”
我 ---一个“两面派”的小女生
我的梦想
快乐的购物日
祖国颂
假如不带书包回家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让每一个人成其为人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谈演绎东方韵律美一一传统服饰文化之旗袍
浅谈水族酒文化
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
当代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以“互补方法论”的观点
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中国画与诗的交融
大通土族婚嫁习俗文化意蕴初探
论宪政的德性(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论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和平统一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谈民族传统休闲体育项目——空竹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桂林山水》的课后习题
《桂林山水》导读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三
《桂林山水》片段赏析三
《桂林山水》综合资料
《桂林山水》:美,令人心醉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
《桂林山水》片断赏析一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一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桂林山水》教学述评
《桂林山水》中巧妙的结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