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苏东坡“以诗为词”

苏东坡“以诗为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苏东坡“以诗为词”

苏东坡“以诗为词”,就本质来说,既不是李清照所讥责的“皆句读不葺之句”,也非后来贺铸、周邦彦乃至南宋诸家化用诗句人词的创作手法,而是将诗的精神注人到词的创作中,从而使词品、词境从恻艳、偏狭提高到堪与诗歌比肩的高度。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这个“志”包括“穷、达”两大主题。“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士的信条,构成文人深刻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又是一种道德人格上的修养,与老庄无为思想,佛禅清虚观念相融汇,构成文人墨客风标高举、洁身自好、德返逍遥,超脱功利的人生理想。这两类,都是事关家国人生的重大主题,只有诗文才能予以表现。诗亦言情,但是温柔敦厚之情,哀而不伤,而且往往同“志”紧密结合,根本不同于词中所写的恻艳之情。但东坡却在他的作品里,削弱恻艳之情,而补之以这种重大沉厚的“情志”,将诗“言志”的特质与词“缘情”的风格有机地揉合到词的创作中来。

他的词,既有感时伤今、凭吊古人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怀念亲人、兼抒哲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既有声情并壮,报国志高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清新如画、简静平和的《浣溪沙·籁籁衣巾》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加上胸襟豁达,志意高远,使他的词“一洗倚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缎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其词品之提高,斑斑可见。这一方面实现了词在题材上的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所表达的情志能反映较为重大的主题,感发力量得到提高。

同时,他保持了词之为体的一些本来特征,如他的词也仍然基本合律,可歌可咏;意象、语言也较其诗来得精巧、工细、柔美,并不“粗豪”;特别是他一些抒情色彩较浓厚的作品如《水龙吟》(和章质夫咏杨花次的),词品高洁,而深情婉曲,款款动人,意象语言精美细巧,给予人的心灵志趣上的陶冶与情感上的感染都是很强的。说他以诗为词而为“变调”者,实非知者之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都是粗心大意惹的祸
我不再苦恼了
六月,藏着我柔软的心思
大扫除
我的放荡生活
一次难忘的参观
“大话”老师(一)
第一次炒鸡蛋
南山春游
花中情
抓螃蟹
小鸡睡了
妈妈玩游戏上瘾记(上)
一件难忘的事
快乐的一天
19世纪20-30年代唯物辩证法的传人与马佩先生的辩证逻辑观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
马克思把哲学转向经验领域的内在逻辑
浅议商务日语翻译中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对策
岂能用逻辑悖论矛盾“修正”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矛盾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进行分析
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
新形势下高师日语评价体系改革
日语技能大赛对商务日语专业发展的影响力研究
从大白菜生长哲学看企业发展逻辑
浅谈日语女性用语的历史发展特征
词类的划分与日语语法教学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多媒体实验室环境下日语学习与应用的研究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6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过程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一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例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文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建议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评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