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7
让评价唤醒激励学生思维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石潭记》一文时,要求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石潭的‘小’?”于是很多学生都举手回答。其中一位学生首先获得了发言权。他说:“小在‘全石以为底’,整个石潭以‘一块石头’为底,这块石头就是再大,也不会大到哪儿去吧,可见,这是个小石潭。”这位教师一听,答案完全正确,心情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说:“啊,非常正确,这位同学真是太聪明了。其他同学呢?”本以为经自己这么一鼓励,肯定会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哪知道刚才举起的许多双手都“唰”地一下不见了。顿时,这位教师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课堂陷入了尴尬之中。
教育心理研究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既起调节作用,又起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运用最多。它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和上进心。但如果即时评价运用不当,也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这节课堂上,教师的一个“非常正确”,使得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的回答过早地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自然就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熄灭了学生活泼发言的欲望。试想,有谁会去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思考一个已有“非常正确”答案的问题呢?
无独有偶。同样的教学内容,另一位教师却成功地运用了“延迟评价”,他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位同学找出了‘全石以为底’这个句子,来说明潭小,可以。文中象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把你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思维的阀门被打开了,创新的火花开始“爆裂”。有的说:“潭中鱼儿历历可数,所有鱼都看得见,这潭算作小潭吧。”有的说:“小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可能是鱼儿受到惊吓,它们忽地向远处游去了。可是由于潭小,它们很快地‘碰到’了潭那边的石壁,于是它们又很快地游了回来。这就是小潭中的游鱼。”有的说:“从潭水的来源也可看出潭小。‘其岸势犬牙差互’,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如果是大潭,不可能清晰地了解水源的石岸形状。”还有的说:“小在‘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如果是大潭,不可能知道“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这一情况”。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由此看来,课堂中的评价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课堂中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评判、一种赏识,更应该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评价必须出于对学生潜能的信任感,要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以引导深入,促进思维,鼓舞上进。只有这样,其评价才是有效而富有理性的,其评价才是客观而富有激励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课堂情境,才能有效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四季
- 托尔斯泰是个托儿
- 我爱秋天
- 秋天的景色
- 画名人,学名人
- 2010高考零分作文
- 小区运动会
- 校园一角
- 读《触摸春天》有感
- 2010年广东高考0分作文:《与你为邻》
- 校园的花圃
- 可爱的校园
- 荡秋千
- 乡村的夏日
- 小八哥
- 关注“六性”,让“课课练游戏”更高效
- “非纸笔”评价的探索与思考
- 多维互动让自主课堂走向深入
- 关于课程素养的几个问题
- 家乡――心灵的归属
- 窗口有面镜子
- 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建构
- “多点式”步法训练在高校网球课的应用探讨
- 简析中英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
- 立足资源优势 加速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体育教师莫要“闲置”自己
- 例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 中学足球“踢墙式二过一”教学探析
- 谈谈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的感受
- 《燕子》
- 月球的自述(第2课时)
- 《我们的军长》心情版
- 沪沟桥的狮子 三味书屋
- 倔强的小红军登山
- 古诗二首
- 《徐悲鸿励志学画》
- 古诗三首
- 和时间赛跑
- 雾凇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作文教案
- 西门豹
- 《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