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八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
(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
词语:班级同学周围排队请进准备
句子:①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
②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读读比比
认(认真)准(准备)先(先进)各(各自)
队(少先队)难(难题)失(失去)备(备课)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习写“同、工、专”
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激趣读文
1.出示字词,巩固字音。
读字词并选择一个字(要求会写的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字词:年级同学专心准备观围工队刚才请双
2.说出图意,理清线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
3.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节课继续学习《失物招领》,请小朋友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文)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文思考:前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3)理解“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照样子再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
(4)理解“专心”,用“专心”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3—6自然段。
(1)文中“失物”指的是什么?他们的主人是谁?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和第6自然段。
学生自主读文,找答案。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插图(一)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2)听了陈老师的话,一年一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指导朗读4、5自然段,读出陈老师严肃的语气(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读出一年一班小朋友惊奇的样子。
3.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引导学生读课文7、8自然段。
(2)为什么有的同学脸红了?生活中有没有脸红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第7自然段。(学生练习—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会心的微笑”意思,用什么语气、表情读第8自然段。
(4)为什么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用因为“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所以,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集体出游的活动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2.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3.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指导书写
学习写“才、级、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谢谢您
- 小草的自述
- 我的口水弟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我是什么?
- 救人救己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是虫
- 当灾难来临时
- 说梦
- 冷艳女郎
- 《亮剑》观后感
- 未来的机器人真可怕
- 不爽的课本回收
- 春天来了,你知道吗
- 做好农村化学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 翻译中的视点转移
- 建构主义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 部分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与经验借鉴
- 论绑架罪客观要件的认定(1)
- [教学论文]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一)
- 论一般人格权(1)
-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取向与制度基础
- 关于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一)
-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 浅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分层教学
-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的讨论
- [教学论文]学生思维贫乏对化学探究教学的启发与实践
- 精彩,不曾预约——谈化学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
- 《打电话》课文简说
- 《打电话》教学设计6
- 《打电话》A、B案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打电话》教学设计5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4
-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 《打电话》教学建议
- 《打电话》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