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课型】
活动课。
【教学内容】
“梦游”醉翁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注重对景物的细致描写。
3、写作训练。
【重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
【教具】
投影仪、图片、录音机、磁带、送话器。
【教学程序】
一、内引铺垫
北宋时期,曾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今宜昌担任过县令,你知道他是谁吗?指名学生回答:欧阳修。
板书并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庆历六年也即公元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主张,被贬到今安徽省滁县做了一名“迁客”,那时期,他游览了风景秀美的“醉翁亭”,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板书:醉翁亭。
斗转星移,几千年后,现在的醉翁亭还“健在”吗?它的面容又如何呢?
今天,我们终于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先生和导游小姐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在以上板书“醉翁亭”前加“梦游”二字,构成本文的教学主题:“梦游醉翁亭”。
二、导学品读
1、播放伴音:火车进站的声音,由弱到强。
2、指名一学生当导游并拿着送话器解说:各位旅客请注意,开往安徽方向的_______次列车到站了,请去滁州醉翁亭风景区的旅客,带好自已的行礼,检票下车。(重复一遍)
3、指名另一名女同学当导游小姐,在各位旅客下火车后去醉翁亭的车上,接待旅客: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座我们“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过几分钟,我们就要到醉翁亭风景区了,我们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游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直接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去领略醉翁亭的风光。我们公司全体人员将热情为您提供周到地服务。如果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是:______谢谢您的合作!
4、教师简单旁白,然后由另外几名导游按课文内容依次进行景点介绍。
5、景点之一:醉翁亭景点介绍。导游在介绍此景点时可让学生都把眼睛闭上,体现梦游。随着导游细致入微地讲解(学生可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景色进行细致描绘),进而完成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6、景点之二:醉翁亭早晚及一年四季景色介绍。亦可让学生闭上眼睛。
7、景点之三:醉翁亭风俗人情介绍。导游在介绍此景点时,可让有特长的学生进行特长展示:“山歌对唱”,“滁人游情境模拟”,“众宾欢情境模拟”,“太守宴特色菜介绍”……在此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在众多学生参与之下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三、外联对比(教师接住学生传来 的“接力棒”)
醉翁亭的景色怎么样?我们非常感谢“梦幻旅游公司”的导游为我们介绍了如此优美的景观,以及他们精彩的讲解。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如果要你把今天参观的内容写出来,你准备怎么写?
路线:车站──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延伸运用
运用本课所学,向大家介绍一处旅游景点。要求能写出景点的特色来。
【板书设计】
梦游醉翁亭
欧阳修
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2、注重景物的细致描绘。
3、写作训练。
路线:车站──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梦幻之旅: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练习:景点介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的祖国
- 夸奖我的同学
- 虚惊一场
- 往事如雨
- 我的弟弟
- 丰盛的晚餐
- 公交车上的温暖
- 赛龙舟
- 北京之旅
- 小小游泳池
- 无聊的双休日
- 生日风波
- 有趣的珠算比赛
- 有趣的成语接龙比赛
- 小树林探险
-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论传统美的委婉哀歌
- 浅析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的结合模式
- 英美文学论文:浅谈夕阳意象的崇高美
- 巴曙松:中国经济具备有利条件避免硬着陆
- 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
- 浅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 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分析
- 旅游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 论英美文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 对搞好石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 论历史角度下国内的英美文学教育
- 小故事中的大世界论文
- 浅谈百种神秘感觉悲剧意识论文
- 浅淡供电企业经济调度的管理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此婴非彼婴,一春秋一战国也”──《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的课文可以悟出大道理──《晏子使楚》教学案例与评析
- 《晏子使楚》教学随笔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