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我教《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写景层次分明,比喻新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心情。教读本文,怎样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会本文准确生动的写景方法呢?我把重点放在朗读上。整个课堂教学做到“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以议加强读,以练巩固读”,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读读议议,从中了解思想内容,体会了写景方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读为主”,落实字、词、句
这是一篇文言小短文,怎样去识字积词,弄懂句意?我没有串讲课文,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熟读、精读、背诵等具体言语活动实践,来完成这项任务。
首先,在课堂上安排充分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不走过场,把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其次,变换形式──采用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师生共读多种方式,着眼于读的不同目的,不同功用,确定恰当的读的方式,并把这些读的方式有机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通过多读,使字、词、句的训练落到实处。
二、“以思伴读”进行质疑训练
俗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进行无鲜明目的的机械的枯燥的重复的读,还不如不读。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读书,做到“口到”、“心到”,就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质疑训练。以“疑”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思考中读书,即“以思伴读”。
在导入新课后,我先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进行质疑练习。通过训练,他们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内容及写景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累探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把相关问题的理解都串到一条主线上,即怎样层次分明地写景,这样问题有了主要方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细心体会本文的写景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语言,加大思维深度。在这篇小品文里,作者借助遣词造句的高度技巧,突出了早春二月景物的个性。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还是通过读来完成。学生先读后议,找出“冰皮始解”,一个“始”字,使时间性更加鲜明,“柳条将舒未舒”,也是早春的特点,不是暮春的景物。“柳条披风”,更让学生联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适当点拨,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因“疑”而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以情促读”,领悟旨意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可以说,“以情悟文”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因此,指导学生读书时,不能忽视情感的参与。
这篇小品文,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整个冬天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之情。学生多次朗读后,都能很好把握文章的“情调”。我在点拨时,力挣做到以读为旋律,融声音、表情、姿态、手势为一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文情境。这样,我就很自然的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趣事-——打雪仗
- 你会玩“英雄岛”游戏吗
- 我爱家乡的小河
- 家乡的小溪
- 今天下雨了
- 童年傻事
- 可爱的小白兔
- 我最爱看的一本书
- 兔子的红眼睛
- 洗盐
- 收拾写字台
- 春天来了
- 《龟兔赛跑》续写
-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 黄河变了样
- 试论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原则与保险合同效力
- 浅谈中国画的意象和意境
- 现代企业员工招聘研究
- 试论当前房地抵押权问题分析
- 上游围堰分离式面板施工技术
- 桥梁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 派遣员工侵占公司财务定罪之分析
- 论陕西当代作家及小说创作的代际传承关系
-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桩基础施工技术
- 胎儿权益保护
- 浅谈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有关城乡建设中城镇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
- 风场P&H锚杆风电基础施工技术
- 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在质检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22《丰碑》教学设计之四
- 28《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二
- 迷人的张家界
-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五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三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四
- 2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四
- 26《放弃射门》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一
- 挑山工
- 2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二
- 22《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28《小音乐家扬科》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