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1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8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凡卡的一封信
- 银装素裹第一次
- 日记一则
- 给人类的一封信
- 我竞选班长
- 给向老师的一封信
- 看白鹭
- 没有作业的寒假生活
- 日记一则
- 家庭趣事
- 给白衣战士的一封信
- 日记一则
- 激烈的演讲比赛
- 国庆旅京日记
- 雨
- 简析高等院校巡视工作的运行及其完善
- 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语音与发声训练办法
- 关于如何利用文科教学平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 关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研究与探索
- 试析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
-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 试论形体教师个体良好形象对课程效率的强化影响
- 试析用人本主义思想转变差生
- 试论工学结合开发的高职动漫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 关于网络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探索
-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
- 试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研究
- 关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探讨
- 简析大一新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 《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
- 《外国诗两首》自学评估
- 《外国诗两首》中心思想
- 《外国诗两首》课文评点
- 《外国诗两首》鉴赏感悟
- 夏夜
- 《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
- 《外国诗两首》强化练习
- 《外国诗两首》审美鉴赏
- 《外国诗两首》教学提示
- 《外国诗两首》词句综合运用
- 《外国诗两首》难句解析
- 《外国诗两首》形似字辨析
- 《外国诗两首》词语解释
- 《外国诗两首》习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