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_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

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4-12-21

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

王湘渝

毛泽东一生作词,以“沁园春”作词牌的仅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从比较角度对两首词加以解读,很有意义,由此会对词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思想,不同心绪产生新的理解和体味。

两首《沁园春》上阕开篇同是写景。但在词人笔下,南国秋景浓丽纤巧;北国雪景则大气开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长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雪》)

1925年,毛泽东时年32岁,。因在湖南从事农运,为军阀赵恒剔所搜捕,于是间道长沙前往广东。在一派深浓的秋意中,独自一人重游湘江橘子洲。目睹眼前秋景,遥想国事纷纭,清寒肃杀中,刚过而立的毛泽东难免怅然,感从中来,于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一词。

此时的中国,国父孙中山溘然病逝北京,以五卅为契机的工农运动正风起云涌,国共虽已统一,但革命的统一阵线由谁来领导,尚存分歧。特别是词人自己,在1923年和1925年两次入湘,均被当时称霸湖南的军阀赵恒剔所追捕,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仅仅几个月内,我们组织了二十几个以上的农民协会,同时引起了地主的怨毒,要求将我逮捕。赵省长派兵来抓我,我逃到广州。”(《毛泽东自传》)而在党内,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在对自己的诗词作的一些“自注”中,曾有言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怆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以此来体味词人此时此景的心境,不难理解他面对自然霜天:山红江碧,鹰击鱼翔,万类自由,由不得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丝丝怅然,感人至今。

历史转眼,已过十年。1936年的毛泽东早过不惑之年。43岁的毛泽东不似当年,胜似当年。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扎根井冈,再到瑞金红色根据地,经过五次反“围剿”,长征西进,胜利到达陕北。十余年的枪林弹雨,毛泽东已从一个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青年革命者锤炼成长为雄才大略,傲视千古的革命政治家。所以,这年毛泽东在陕北清涧即将奔赴抗日前线时,一次雪后登高望远,写下的《沁园春·雪》,情怀为之一变。即使今天展卷阅读,一种磅礴大气,依然力透纸背,扑面而来,令人震荡。

北国雪景,天寒地冻,但在作者笔下,却透出一股掩藏不住的荡气豪情,视野之开阔,心胸之博大,古今罕见,难以企及。如果说在《长沙》一词中,作者还是人在景中,羡慕鱼鹰万类,竞争自由的话;到了《雪》中,作者则是人在景上,俯视高山大河,豪气直冲云天。全词一扫当年几丝怅意。作者下笔也已不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是“欲与天公试比高。”作者壮怀激荡,豪迈高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和三七年抗战爆发之前,青年毛泽东和中年毛泽东的不同心绪由此可见一斑。

在两词的下阕中,作者忆事抒情,人们从中感受到的则是:青年毛泽东的飞扬才气和中年毛泽东的雄才大度。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长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雪》)

词人是一代雄才,所以,在1925年那个清寒秋意中,心中的的短暂怅意,眨眼即过。随即笔锋一转,回忆起少年时代的峥嵘岁月,与志同道合的年轻战友们,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胸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于是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我们不仅能看见一个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者,在秋意正浓的橘子洲头,凝视湘江滚滚北去,而且仿佛还能体味到他心头翻腾着的无限遐思。

而到了1936年,词人眼里,当年的万户侯,早已不足挂齿。此时的作者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眼界高远,雄视千古,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也已是“俱往矣”。自万里长征过遵义,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军内的绝对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领导抗日健儿,举起救亡大旗,从此,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民族救亡的中心。此时此景的毛泽东肩负挽救中华民族大任,心中一腔豪情,岂是历代帝王所能企及。

纵观两词,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小心追问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宣言,《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经过十年国内斗争的磨练,毛泽东已经由一个充满理想,抱负远大的革命青年成长为了叱咤风云,主宰历史的革命英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啊!大自然
我要找妈妈
守洞待鼠
巧用吸尘器
我后悔了
客人来啦
童年趣事
可爱的储钱罐
给小偷们的一封信
令我后悔的一件事
春雷,你在哪儿?
秋天的公园
家庭智力赛
春雪
假如我是记者
试析中职《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高职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关于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关于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探析
试析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培养的思考
试论有关机制工艺课教学的探讨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分析及建设探索
关于中职数控专业模块式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策略分析
关于中职学校五笔字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关于科技向度中技术教育高级化的进程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
《寡人之于国也》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寡人之于国也》多音字辨析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生字注音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