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文采”“风骚”等。
3、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引发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
回顾备课过程,我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立场是努力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撷取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表达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反思
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3、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虽然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
三、与新课标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
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活动也就必然成为一种载体。教师也因此必须承担起学生活动设计者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先前对自己的角色职责的认识是模糊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文盲》观后感
- 爱国者荣 殃国者耻
- 发现
- 风雨之中的守护神---伞
- 水——生命之源
- 一份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
-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 环保大事,从我做起
- 我渴望得到知识
- 读《十万个为什么》之永动机能造成功吗?有感
- 我的长高秘诀
- 信任
- 笑
- 绍兴名人精神代代相传
- 可恶的假文盲
- 试析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SWOT分析
- 关于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 试论大学语文“边缘化困境”的教学反思
- 试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
- 试论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试论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 试论不同教育阶段中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
- 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析
- 关于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
- 关于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实施策略
- 试论网络文化新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域
- 试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考
- 试论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
- 简论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 《孤独之旅》教学杂谈
- 《我的叔叔于勒》文学性语言
-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 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侵蚀了一切
- 莫泊桑简介
- 《我的叔叔于勒》有关资料
- 《我的叔叔于勒》备课札记
- 《我的叔叔于勒》之八“两”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老师,能换种方法读吗?──《孤独之旅》教学案例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