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⑵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⑵ 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⑵ 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⑵ 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2、难点:
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入。
二、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
三、学习新课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⑵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⑶ 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2、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⑴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⑵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⑶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⑷ 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3、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⑴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⑶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四、归纳本诗的主题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加粗字的拼音:
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
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⑴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⑵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⑶ 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学习,透过诗歌意象,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
渗透思想教育。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七、作业设计
1、分析《帆》的意象。
2、仿写(见练习)。
【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生活在爱心班级里
- 我喜欢的动物
- 地震来了
- 力量
- 小鸟
- 大扫除
- 假如我可以飞
- 我为灾区献爱心
- 得奖
- 患难见真情
- 逛超市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两部电影的启示
- 小乌龟花花
- 懂事的小明
- 探寻语文的真善美
- 小周记,大文章
- 沉醉书香,情归写作
- 《渔父》之“真乐远韵”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中的气象知识
- 开展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活动
- 分享活动中的内心独白
- 我可以坐这里吗
- 让『离别』开出芬芳的花
- “黑车”侵袭该如何防范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技能竞赛辅导的实践探索
- 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途径探讨
- 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 真知灼见 真情实感 真心诚意
- 头像变大不简单
- 五下回顾·拓展三教材分析
- 12半截蜡烛精品教案二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材简析
- 请客与对联
- 五下回顾·拓展三教案一
- 五下回顾·拓展三教案三
- 五下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材分析
- 12半截蜡烛精品教案A案
- 12半截蜡烛精品教案一
-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赏析
- 半截蜡烛教学点评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二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简析
- 12半截蜡烛精品教案B案
- 12半截蜡烛练习设计(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