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30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

2、学会比较阅读。

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

二、《蝈蝈与蛐蛐》

1、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学生朗读诗歌。

3、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

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

三、《夜》

1、作者简介:

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

2、反复朗读诗歌。

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

4、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

学生以小组单位自主活动,答案不求统一,只求感悟独特。

四、拓展比较

与郭沫若《静夜》相比,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自主发言)

预设:

相同──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光。

不同──《夜》:描写眼前实景,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静夜》:在写景基础上转入想像世界,引发对理想境界的遐想。

五、课堂小结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无论济慈、叶赛宁,还是包括我国诗人在内的许许多多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渗透着自己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着生命的底蕴,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熟读这两首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5
关万圣节的英语
奥巴马其人其事
大选学英语(1)
生火灾时要做什么
食品安全
残志不残
大选学英语(2)
橘子事件
一次可怕的台风
盗版软件该被禁吗?
鸡蛋英语作文
大选学英语(3)
球变暖的危机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4
2011年度脱盲考试计划
学前班教育工作计划
乡镇学前教育三年规划
小学舞蹈队训练计划
中学舞蹈队训练计划
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指导意见
学校法制宣教活动指导方案
司法局公开选拔干部指导方案
2011年小学迎六一庆祝活动组织方案
军训心得作文高中
年度艺术馆工作之计划
“五好”党支部创建方案
2011年性别比专项治理文案
街道关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计划
招商引资十二五规划
中国统一企业所得税法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1)论文
人与物关系的变化:从物权法到环境资源法(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1)论文
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1)论文
科学消费的法治环境(1)论文
“悼念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1)论文
占有制度与中国民法(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1)论文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1)论文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1)论文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1)论文
浅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担保的法律环境解读(1)论文
数字环境下著作权授权方式新探索(1)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1)论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2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欢庆》教案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北京》教学设计2
《称赞》教学设计5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难忘的一天》教学实录2
《看雪》教学设计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