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30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

2、学会比较阅读。

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

二、《蝈蝈与蛐蛐》

1、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学生朗读诗歌。

3、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

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

三、《夜》

1、作者简介:

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

2、反复朗读诗歌。

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

4、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

学生以小组单位自主活动,答案不求统一,只求感悟独特。

四、拓展比较

与郭沫若《静夜》相比,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自主发言)

预设:

相同──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光。

不同──《夜》:描写眼前实景,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静夜》:在写景基础上转入想像世界,引发对理想境界的遐想。

五、课堂小结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无论济慈、叶赛宁,还是包括我国诗人在内的许许多多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渗透着自己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着生命的底蕴,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熟读这两首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粗糙的手更美丽
三只猫
游泳
我的可爱老弟
快乐同桌之林小雨换同桌了
我的班主任---周老师
懒惰“鬼” 贪玩“鬼”=我家的“鬼
我是一个小傻瓜
怎样上QQ
爱"抠"的奶奶
我的小表妹
成语接龙
我的数学王国之旅
搞笑大王杜卫
浅谈如何培养中专英语学困生持久学习兴趣
简论化妆品广告语言的审美特色
试析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语言艺术特色
试论提高高校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浅析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法考察
试析网络流行语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建立策略
试论顶岗实习中英语课堂的兴趣导入教学
试谈《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中的权势关系研究
简论词语变异与语境
浅析关于英语能力素质的探索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问题”主导教学策略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2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9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5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11
《信客》教学设计5
《老王》教学设计13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1
《三峡》教学设计12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4
《芦花荡》教学设计9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7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4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8
《背影》教学设计15
《桥之美》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