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蚰蚰》一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蝈蝈和蛐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描写了两只草虫的呜叫,为什么说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教学设想〗
1、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济慈诗歌的特点。
2、这首诗诗中有画,立体感甚强,诵读时要很好体会。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将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和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溶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三、整体感知
在反复朗诵中体味蝈蝈和蛐蛐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四、生成研究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参见《读写导航》):
1、《蝈蝈与蛐蛐》一诗从结构上看可分成哪两个部分,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来?两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巧妙联系起来的?
2、理解诗中虫鸣的内在意义。
3、《蝈蝈与蛐蛐》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描写了蝈蝈、蛐蛐两种昆虫的鸣唱,为什么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4、《蝈蝈与蛐蛐》这首诗具有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请结合诗句举一例,用你自己的话谈谈诗美在哪里?
五、深情朗颂
六、拓展创新
1、古今中外有很多描写自然讴歌自然的诗作,课处再阅读几首在班里交流。
2、模仿课文,仿写几句诗句,抒发自已对地球或自然的独特感受。
第二课时
夜
〖课文简介〗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教学设想〗
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重视朗读体会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文学常识信息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三、整体感知
1、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四、生成探究
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五、深情朗诵,深入体会诗中意境
六、拓展创新
对比阅读沈尹默的《月夜》(参见《读写导航》):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七、作业
出去感受感受阳光雨露或感受月光星辰,然后写几行诗,要求写出美的意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文盲
- 纯白色的生活
- 我的同学缘
- 幽默大王
- 我有一个奇怪的老妹
- 我们的“狒狒”老师
- 我的老爸
- 我的好伙伴
- 我为他喝彩
- 他真行
- 记忆中的老外婆
- 15元钱
- 感人的泪水**
- 老师眼中的我
- 名声大震六(5)班
- 浅析教育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 福州闽江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论文
-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 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探讨(1)论文
- 试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制
- 谈按需施教原则在中央苏区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 论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论文
- 河北省苹果品牌建设探讨(1)论文
-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1)论文
- 论洪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1)论文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 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探
- 浅析美国侵权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案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学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