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能力目标】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教育目标】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知识概述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交织而成的“大地的诗歌”,是那样富有生机,那样充满“喜悦”。
八、重点知识介绍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的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那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理解与赏析】
《蝈蝈与蛐蛐》赏析
这是济慈早期创作了一首富于哲理性的小诗,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情调。
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但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蛐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正是秋季(可参看济兹的《秋颂》),况且,春秋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欢唱的黄金时节。这样,实际上诗人是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小诗很富于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人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真可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收到以动衬静的效果,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为了适于表达主题,诗人采用了冬夏对比的手法,然而,由于夏冬两种境界之情调十分相似,加上诗人明写冬夏,暗示春秋,末尾又添上由蟋蟀到蝈蝈的巧妙联想,使全诗浑然一体,毫无割裂之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外婆家的石榴树
- 梦里的天庭小区
- 放风筝
- 什么是好孩子
- 童年“傻”事
- 一张照片
- 学本领
- 夜,原来那么美……
- 我成功了!
- 挖荠菜
- 传递希望
- 一件新鲜事
- 我的爸爸是球迷
- 与书交好朋友
- “怪味豆”
- 论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 浅论学校隐性课程
-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倾向
- 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 论合作学习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浅论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初探
- 试论体育文化节取代普通高校运动会的可行性
- 浅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
-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探析
-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的探讨
-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础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问题
- 论节奏与排球运动
- 浅析剑术运动中的美
- 基于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核心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研究
- 论双轨教学法在运筹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结合《索溪峪的“野”》谈合作学习
- 读《詹天佑》有感
- 读《詹天佑》有感
- 读《索溪峪的“野”》有感
- 《索溪峪的“野”》中的网络元素
- 走进“野”,感受美──听执教《索溪峪的“野”》有感
- 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索溪峪的野》一课教学谈
- 《索溪峪的“野”》评课
- 美丽风景处处在──解读《索溪峪的野》
- 浅谈《索溪峪的“野”》改进教学
- 评《索溪峪的“野”》
- 从《索溪峪的“野”》谈阅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詹天佑》相关链接
- 运用信息技术 营造诗意课堂──教《索溪峪的“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