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梁启超探索

梁启超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梁启超探索

一、管教严格的家庭

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出生在前清同治十二年(公元一八七三年),民国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逝世,死时五十六岁。

梁氏的先祖是由中原向南方逃亡的难民,曾经遭受宋明亡国的痛苦。在他曾祖父以前,世代耕田,勤朴地过日子。他祖父名镜泉,是一位秀才;祖母名黎。他父亲名莲涧,也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平时常为乡人排难解纷;母亲赵氏,非常贤慧。

梁氏幼年的教育是在家庭中接受的,他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曾教他读书。父亲对他的管教很严,他的言语举动如稍不规矩,即遭受责骂;当他十二岁考取秀才时,他的父亲仍然要他操作劳役。母亲生性温良慈爱,不过对他的督促也很严厉,不但教他读诗书,而且教他做人的道理。梁氏在《我之为童子时》一文中,曾追述他六岁时因说谎被责的情形说:

“……我家之教,凡百罪过皆可饶恕,惟说谎断不饶恕。我六岁时不知为何事忽说谎一句,……不久即为我母发觉,……当时被母翻伏在膝前,力鞭十数,我母当时教我之言甚多,但记有数语云:‘汝若再说谎,将来便成窃盗,便成乞丐。’我母旋又教我曰:‘凡人何故说谎,或者有不应为之事而为之,畏人之责其不应为而为也,则谎言吾未尝为。或者有必应为之事而我不为,畏人之责其应为而不为也,则谎言我已为之。夫不应为而为,应为而不为,已成罪过矣,若己不知其罪过,犹可言也,他日或自能知之,或他人告之则改焉不复如此矣。今说谎者则明知其罪过而故犯之也,不惟故犯,且自欺欺人,而自以为得计也。人若明知罪过而故犯,且欺人而以为得计,则与窃盗之性质何异,天下万恶皆起于是矣。然欺人终必为人所知,将来人人皆指而目之曰,此好说谎话之人也,则无以信之。既无人信,则不至成为乞丐焉而不止也。’我母此段教训,我至今常记在心,谓为千古名言。”

由此可见母教对他影响之深,直到晚年还感念不忘。

梁氏的祖父不仅教他读书,而且常拿古时圣贤豪杰的言行勉励他,对于宋明亡国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更是不厌其详的讲解给他听。像“崖山遗恨”、“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反清的历史,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悉了。

二、勤勉不懈的治学

梁氏聪慧过人,求知欲特别强烈,从小便勤读不懈。他六岁时便读完四书,八岁读完五经。年幼的时候,因家贫买不起书,家里只有史记和纲鉴易知录两部书,他几乎每天都读,差不多全部可以背诵。光绪二十一年,京师强学会成立,会中购有很多西书,他也几乎全部都浏览过。民国七年他去欧洲考察,在船上五十天看完两大箱近一百册的日文书籍,由此可以看出他勤读的程度。他为了想看懂西书,曾努力学习英文,在四十多岁漫游欧洲时还跟好友丁在君学习英语。

他常因讲学和著述,废寝忘食,甚至影响健康;民国七年春夏间,曾摒弃百事,专心于中国通史的著述,数月之间写成十余万字,以致患病吐血多时,通史的著述因此停顿。他到了晚年,仍然致力于著述,毫不懈怠;去世前夕,卧病在北京协和医院,还在赶写未完成的著作,其勤勉治学的精神实属罕见。据估计,他一生一共写了一千四百多万字,平均每月写三万字左右。他常一夜之间不眠不休地写上几千字,由此也可见其才华之卓越超群。

三、正气懔然的性格

梁氏受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所以具有中国读书人的性格,正气懔然,只要是义之所在,即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去完成。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以后,慈禧太后的党人四处抓人。参加政变的康有溥、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等人皆被斩首;其它牵涉新政的人,不是被充军,就是被革职,或被监视起来。梁氏当然也是被通缉的要犯,但他在八月六日却出现在日本使馆。他到日本使馆并不是去避难,而是自动去赴难的:他以牺牲个人生命为条件,恳求日本公使营救光绪皇帝和康有为,其悲壮之气感动了日本公使,不但没有将他送给清廷,而且还帮助他逃亡日本。他在日本时,吴稚晖等人在日本大倡革命,遭到清廷官吏的猜忌,因此清廷请求日本政府递解吴稚晖等人回国。梁氏一向对吴氏甚为尊敬,他知道这件事以后,曾经气愤地对清廷大加指责。

民国四年五月袁世凯利用美国人古德诺发表文章,力言共和政体不适宜于中国,中国必须实行帝制;又有杨度、刘师培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筹安会,极力拥护袁世凯做皇帝。梁氏深知其中阴谋,就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痛骂袁世凯一顿。据说,当这篇文章还没有发表的时候,袁曾派人送二十万金给梁氏祝寿,这样厚重的贺礼不但被他拒绝,而且他还把这篇文章录下来送给袁看。袁又派人告欣他,大意说:“你亡命已经十余年了,逃亡的苦味也应该尝够了,何必还要自讨苦吃?”他却笑着对来人说:“我过去对逃亡很有经验,我宁愿过逃亡的生活,不愿意在混浊的空气中苟且偷生。”他这种不畏权贵、不受威胁利诱的胆识,多么令人敬佩!

四、爱国救国的热忱

梁氏一生热爱国家民族。他曾说:“爱国两字,近来当做时兴口号,到处有人说起,但细按下去,真能爱国者究有几人?比起别国人爱国至情,我等真要愧死。”这是何等感慨!他的爱国不仅溢于言表,而且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他一向被人认为是维新派,其实在光绪二十九年以前,也就是在他三十岁以前,与其说他是维新派,不如说他是革命派。他推翻满清的革命救国的行动,虽然不像国父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的那样的轰轰烈烈,但也颇足称述。在革命行动方面,他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以后,曾打算和国父所领导的革命党携手合作;初步的合作是办了一种名叫“中国秘史”的杂志,刊登宋明亡国和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自此以后,他和中山先生的来往日渐密切,甚至有合作组党的计划,只可惜由于康有为的从中阻挠,未能成功。

光绪二十五年九月间,他在东京创办了一所高等大同学校,一时有革命思想的人,都集中在这所学校里。他对学生鼓吹英法自由平等的学说,鼓舞他们努力革命大业。那时留日学生当中主张排满最激烈如戢翼翚、沉云翔等人,也常常来大同学校访问,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

民国成立以后,他为了国家的生存更表现了无比的爱国救国行动。在民国四年为了护国讨袁曾经好几次出生入死。这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当蔡松坡宣布讨伐袁世凯以后,梁氏即在上海各报发表讨袁文字,以等待各省的响应,可是等了三个多月却没有动静,他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广西响应的消息来了,陆荣廷派唐绍慧来上海,准备迎接他去广西;并且说只要梁氏一到,广西马上独立。于是他急着要去广西,事先和大家约好分途前往,以免被人发觉。他预定先到香港,再由安南偷渡入镇南关,但不料在上海的住所被侦探包围,袁世凯捕拿梁氏就地正法的命令早已通行各省。后来他得到日本武官青木的帮助,才幸免于难。他到香港以后,改乘日本货船到海防,由日本农场主人深夜以小艇来接,步行了三天,才抵达镇南关。这次沿途吃尽苦头,遭遇了许多危险。后来他又冒险前去广东见龙济光,终使龙氏就范。护国讨袁能够顺利成功,梁氏实在是功不可没。

民国七年,徐世昌任总统,而大权则操在督办段祺瑞的手中;段为了要向日本借款,不惜以山东权益让给日本作为交换的条件。梁氏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正是以北京政府特使的身分参加巴黎和会,于是坚决反对这丧权辱国的和约,拒绝签字。他以一个北京政府派去的特使,为了国家的利益居然敢反对政府的“政策”,这种为国家的大义而不计牺牲小我的风范,深为国人所仰慕与赞赏。

五、日新又新的思想

梁氏常受人批评的是他的思想往往前后矛盾,这点他颇有自知之明,不过由此正足以看出他的思想是在不断的进步和求新之中,他自谓“太无成见”、“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表现出他始终不落伍而力求赶上时代适应环境。

他的思想可说是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凡西洋各种新思想和学说,只要是合乎时代潮流的,他无不接受而加以提倡。他在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这时他只有二十二岁,就和康有为的学生麦梦华办了一种小型杂志,名叫“中外纪闻”,宣传民权思想。次年,他又办了一种刊物,名叫“时务报”,提倡民权的言论较前更加激烈。光绪二十二年,他担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常在批改学生的笔记中提倡民权思想。

他又是清朝末年提倡女权极早的一人,在光绪二十二年就已经鼓吹女子教育;他以为女子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而女子有没有受教育与国家的盛衰有极密切的关系。他极其反对女子缠足,在光绪二十三年,曾经和汪康年、麦梦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一个“不缠足会”,提倡天然脚;这虽然是小事,但在当时全国相习成风的情形下,这种反传统的主张,正可以看出他思想的新颖。

六、科学求真的精神

梁氏的感情非常丰富,他的一生行动始终无法完全摆脱他的老师康有为的影响,原因就在这里。不过,当他的看法和老师大不相同时,他就既不盲从,也不缄默。例如康有为是反对革命的,而梁氏在早年则赞成革命,他并不因为康有为反对革命就不敢和他争辩,他常引述希腊哲学家的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这种态度实在就是科学求真的精神。

梁氏虽然不是科学家,但他却深信科学。民国七年,他到欧洲考察,为了要彻底了解欧洲的实况,在同去的人当中,他还特别物色了一位科学家丁文江(在君)同行。丁氏曾经在英国专攻地质学和动物学,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梁氏对于西方的科学精神和方法都有深切的认识,他本来就长于历史,后来更用科学方法研究历史,创下了史学统计的研究方法,这些都足以看出他对科学的笃信不移。

民国十二年春夏之交,丁文江和张君劢两人为了人生观问题而发生争论,双方参加的学者达数十人,但由于没有把讨论的前提确定,结果成为一场混战。梁氏曾为此写了两篇关于科学玄学论战的“战争国际公法”和“人生观和科学”的文章,希望能够藉此促使他们真正为真理而辩论。他在这两篇文章的结论里说:

“我把我极粗浅极凡庸的意见总括起来,是人生关涉理智方面的事项,绝对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关于情感方面的事项,绝对的超科学。”这种客观谦虚和审慎公允的态度,又是何等的契合科学精神!

最难能可贵的是梁氏最后竟以身殉于科学。原来他在民国十四年曾患小便出血症,一直找西医治疗,最后竟因西医错误的诊断和手术,不但病没有治好,而且加速了死亡;不过他所遗留下来的对科学的信念,实在令人钦佩。他自住入北平协和医院以后,直到临终的最后一刻,他始终相信医院和医生,没有半句埋怨;他在临终时还遗命将他的尸体捐赠给协和医院作解剖研究之用。他这种为科学为真理的容忍和牺牲的精神,实在伟大。

七、三育并重的见解

梁氏虽然不是纯粹的教育家,但他的教育主张颇多可取的地方,其中三育并重的见解,今天读起来犹足发人深省。他以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原是“三育并重”、“德术兼修”、“文武合一”的,可是自从仿效外国教育制度以后,不仅使中国固有的精神荡然无存,而且仅仅袭取了外国的皮毛,连西洋教育的根本精神也未学得;因此,他极力主张恢复我国古代“智仁勇”三者并重的教育。所谓“智仁勇”三者并重的教育,是和现代“智德体”三者并重的教育相似而不尽相同的。梁氏认为近代“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不足包括人类整个心理;而健全的教育应按人类的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而分为智育(智)、情育(仁)、意育(勇)三方面,三者并重,才是圆满的教育。他说: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纔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他这段话是说明圆满的教育不仅应包括智、情、意三育,而且还要以达到智、仁、勇的完成状态为理想,所谓完成状态,就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如何才能“不惑”、“不忧”、“不惧”?梁氏说: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能。”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里路爬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意志怎样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需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论语说:‘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他以为在知育方面,如果能够具备相当的学识,则能明白事物的条理,辨别是非的标准,这样自然能够不惑;在情育方面,如果能够看透成败得失的道理,则能体会人己的合一,这样自然能够无所疑虑而做到不忧;在意育方面,如果能够做到心地的光明磊落,不为劣等的欲望所牵制,则能见义以赴,不避危险,这样自然能够不惧。

八、理想国民的塑造

梁氏鉴于我国国民一般的缺点,针对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吸收东方和西方道德的特点,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国民的标准,他称之为“新民”。这个标准不但在当时是有价值的教育,就是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努力去实践。

梁氏所望的“新民”有下列的特点:

1、要有公德心:

新民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公德心。中国一般人一向只注重私德,而缺乏公德心。可是公德心比私德更重要,因为公德心是维持团体生活不可缺的:如果一个团体的国民缺乏公德心,这个团体的秩序就很难维持;如果一个国家的每一个国民缺乏公德心,这个国家所举办的各种公共活动也很难发生效果。

2、要有国家观念:

中国人对国家的观念很淡薄,一般人只知道有个人、有家族、有天下,而不知道有国家。其实,国家比个人、家族和天下都重要:如果没有国家,个人也失去了依附;国家一旦灭亡,个人也无法生存了。所以新民应该爱国家甚于爱个人,爱国家甚于爱家族和爱天下。新民应该有为了国家虽然牺牲个人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

3、要有进取冒险的精神:

人生原就充满了困难和忧患,假如没有进取冒险的精神,就永远为困难和忧患所制服;人民进取冒险的精神愈盛,其国家也愈强。

4、要有权利观念:

权利就是个人有资格享有某些合法的利益。当这些合法的利益受到别人侵犯的时候,我们应该依法力争,以确保这些利益而不坠。如果大家都有权利观念,就会各守本份,和尊重别人的合法利益。

5、要了解自由的真义:

自由不是放纵,也不是不受约束;自由是和秩序、法律相伴而来的。一个人想要得到真正的自由,首先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服从团体的规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服从团体的规则,这些都是自由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守法,他就不会侵犯别人的自由,这样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保障。

6、要有规律的生活:

新民的生活是自治的。所谓“自治”,就是规律的生活。新民的饮食、起居和作息,都应该有一定的时间。

7、要认清义务:

新民要认清纳税和服兵役是个人应尽的义务。现代的国家,一方面要靠人民纳税,办理各种事业,以谋人民的福利;一方面要靠人民服兵役,以巩固国防而保卫国家的安全。

8、要能够自尊:

所谓自尊,就是新民必须具备有不受威胁、不受利诱的独立人格。

9、要有毅力:

毅力就是坚毅不挠的精神。个人无论遭遇任何困难,必须不屈不挠,奋斗到底。

10、要能够合群:

优胜劣败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公例,虽然优胜劣败的原因不止一端,但能否合群却是重要的原因。人类能够生存到今天,不被其它生物所消灭,也就是合群的效果。中国人只有个人没有团体,形同一盘散沙,所以一遇到外来的侵略,就不能团结对外,这种恶习应该赶快改正过来。

11、要做社会的生利分子:

新民必须是社会的生利分子。所谓生利分子,并不是要每个人直接参加到生产事业里去,凡是能够保护生利的人,像官吏、军人和医生等,也都是社会的生利分子;凡是能够增加人类知识,改进人类品质的人,像教育家和文学家等,也莫不是社会的生利分子。

12、要有尚武精神:

中国国民的体质一向十分文弱,当此列强逼境的时候,尚武精神尤其不能缺少。

13、要注重私德:

私德和公德并不是相对的名词,而是相关的名词。个人必须有私德然后才能有公德,聚有私德的个人,才能组成有公德的团体。私德醇美的个人,虽然并不一定公德完备,但只须推其私德,不难兼具公德;但私德恶劣的个人,必无公德,所以私德可说公德的先决条件。

14、要具政治能力:

一个政府是否健全,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无行使政治的能力。要建立一个民主有效的政府,人民的政治能力尤其重要。

此外梁氏所论尚多;惟由以上所举,已可看出他所塑造的理想国民,应该具有的各项人格修养了。

九、讲学育才的晚年

梁氏早年从事教育的生涯不多,到了晚年从事讲学育才,却极为辛勤。他自民国九年从欧洲返国后,对于国家问题和个人事业完全改变其旧日的方针和态度,自此以后不再从事政治活动,专心致力于讲学育才的工作。

他在民国九年曾为办理中国公学捐募基金;又组织共学社,编译各书;发起讲学社,聘名哲讲演。

国十年他应天津南开大学之聘,在该校主讲中国文化史。这年十月以后,又应京、津各学校的邀请,曾作公开讲演七次。

民国十一年四月起,梁氏应各学校和团体的邀请,曾作学术讲演二十余次。这年春天曾在清华学校讲学;八月末旬在南通中国科学社年会讲演;十月下旬赴南京东南大学讲学,因为讲学过劳,以致患心脏病,但讲演仍然没有停止。此外,他为了谋求中国公学的发展,仍然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

民国十二年梁氏发起创办文化学院于天津,后来因为经费困难,创校计划未能实现;他又和同志创办松坡图书馆;七月主讲南开大学暑期学校;九月起在清华学校讲学。

民国十三年春,他在南开讲学。

民国十四年九月初担任清华研究院导师;这年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民国十五年梁氏就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同时仍在清华讲学,并忙于三馆馆务和学术讲演。

民国十六年梁氏就任司法储才馆馆长,并担任人生哲学一课。

综观梁氏的晚年,其讲学育才的辛勤,较同时代的任何教育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梁氏曾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他可说是如愿以偿。

十、思想言论的影响

要举出一个清末民初在我国学术界思想界尽力最多、贡献最大和影响最深的人,我们不能不说那就是梁启超先生了。他在学术思想上的成就,远较他在教育上的成就为多。

梁氏在思想界的最大贡献,是他所倡导的思想自由。他既不盲目于新学,也不固执泥古,他对于我国过去思想界各家思想受儒家思想的束缚,极为不满;他认为这种儒家思想所形成的束缚,使我国二千年来殊少杰出的大思想家,即使有也只能托古而存,毫无独立精神。所以他一生致力于提倡思想自由,力图破除这种思想界旳痼疾。清朝末年,我国思想界虽然粗率浅薄,但朝气蓬勃,这不能不归功于梁氏的倡导。

其次,梁氏对于新思想的输入和宣扬,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光绪二十二年他主编时务报,数月之间竟销行达三千份,为我国自有报纸以来空前未有的现象。光绪二十四年又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二十八年创办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杂志等,这些报纸杂志对于开民智、振民气,都有极大的影响。已故德劭学博的蒋梦麟先生曾在他所着的西潮一书中说:

“他(指任公)的‘新民丛报’是当时每一位渴求新知识的青年的智能源泉。”

“我就是千千万万受其影响的学生之一。”

新民丛报只刊登和发表梁氏著述的一部分,影响已如此重大,其它可想而知。

梁氏见解新颖,笔锋锐利,感情丰富。他所发表言论的字里行间具有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凡读过他的著作或听过他议论的人,莫不直接或间接地、自觉或不自觉地深受他的影响。如果说梁氏是使中国思想走上现代化的功臣实不为过。我国国民革命的成功,他在鼓吹和宣传上的功劳也不可没。萧一山所着的清代通史中有一段话说:

“……内地之宣传,人心之趋向,大半皆任公之力。当余总角受书时,即曾读其家喻户晓之中国魂,而固不知有民报与革命也。以后再造共和,扑灭复辟,其遗徽更不可磨灭矣。”

世人多以保皇责备梁氏,殊不知革命的思想,尤其是在初期,多赖于梁氏言论的影响而能普遍深入;梁氏的政治思想,固然直接地兴起宪政运动,实际上也间接地促成了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成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奥运会志愿者
我的暑假
in travel and air travel(航空旅行)
我的暑假
志愿者要做的事情
第一金属于谁?
rn from Steven Spielberg(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love environment(爱护环境)
My mother(我的母亲)
暑期工作
奥运与健身
colors of seasons(颜色的季节)
my big family(我的大家庭)
开幕式大猜想
auto fan’s dream(汽车爱好者的梦想)
清明节活动计划
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部署
供销社财务工作打算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企划方案
学年小学春季第一学期工作安排
2011中学感恩主题教育活动部署方案
春天登山野外挑战营活动计划
公司植树节活动企划方案
幼儿园家长工作思路
市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幼儿园安全工作思路
春中学校园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部署方案
校园植树节活动企划方案
经济社会编制工作意见
民政局法制管理工作打算
浅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立法选择(1)论文
浅析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1)论文
谈公民环境权理论的现状与反思(1)论文
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隐忧
探析视觉次序对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潜在引导作用
对我国事实婚姻立法制度的思考(1)论文
论民法与个人、集体的社会结构(1)论文
论“理想国”背后的现实中
谈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论死者人格利益与亲属身份权益关系(1)论文
探析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完善(1)论文
电视综艺灯光策划分析
电视舞台美术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探析农民土地使用权保护(1)论文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二
《浅水洼里的小鱼》 教学设计一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一
《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三
《“红领巾”真好》 教学设计一
《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二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三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六
《从现在开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四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红领巾”真好》 教学设计二
《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
《假如》 教学设计一
《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