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及中心论点。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3、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方法】
阅读、揣摩、品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1、回顾作者:
关于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2、了解写作背景:
《敬业与乐业》写于1922年,是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依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二、整体感知
1、预习提示:
⑴ 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⑵ 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⑶ 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① 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② 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明确:“合理的生活”指什麽?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2、掌握字词:(小黑板)
旁骛(wù) 亵(xiè)渎(dú) 断章取义(yì)
言行相顾(gù) 强聒(guō)不舍 佝(gōu)偻(lóu)
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亵渎:轻慢,不敬。
骈进:一同前进。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
3、细读课文,思考:
⑴ 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⑵ 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⑶ 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以上提纲挈领性的给学生了提示的问题后板书即可,不必详细。
三、探究赏析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理解不同的职业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四、拓展延伸
1、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梁启超所提出的“敬业”精神?
2、作为学生,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敬业乐业”的理解
五、小结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为自己的使命而努力,无论我们将来干什么职业,我们都要做到“敬业”,并努力达到“乐业”,这样才能活出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
六、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
七、板书设计
以字词为主,随及板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封信
- 美丽的红霞
-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写回信
- 家乡的银杏姊妹园
- 帮爸爸“戒烟”
- 雨
- 幸福是母爱
- 月夜
- 包汤圆
- 学写毛笔字
- 我的家乡
- 看日出
- 我成了小星星
- 我的感恩节“礼物”
- 今天我当家
- 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 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困境及对策(1)
- 试论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 议国家出资者的财务管理
- 投资决策与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刍议
- 对王熙凤财务控制思想的评析(1)
- 论平衡计分卡在施工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 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辨析
-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柔性财务战略初探(1)
- 浅析资产专用性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1)
- 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
- 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
-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工作中的财务分析(1)
- 浅谈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抓住三个环节
- 《观潮》教学设计1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观潮》教学建议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观潮》重点段的教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 《观潮》课文简说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