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关于“早恋”问题
何谓“早恋”?在提法上颇有争议。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规范来说,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生活尚未独立。恋爱的目的是两性结合成婚,这需要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中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二是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男22岁,女20岁)相差甚远。恋爱是结婚的准备,如果恋爱的年龄与结婚的年龄相差太远,那就有悖常情了。
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岁。早恋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试析起来,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点: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为爱。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有关。四是不稳定性,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越易夜长梦多。五是冲动性,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
青少年早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1、确定目标:
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这一阶段可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表示。有些中学生的早恋只停滞在这个阶段,成为“单相思”。
2、有所行动:
中学生异性之间写情书、递纸条、赠小礼物等,表示对某一异性的好感。同时可有约会行为,如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外出旅游等。
3、频繁约会:
可能公开化,似乎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4、发生性关系:
虽属少数,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中。因认为自己即将走上社会,已经成人,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比普通中学相对多一些。
早恋虽然的的确确存在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学校对早恋的界定却似乎带有扩大化的趋势,青春期健康的异性交往往往被扣上早恋的帽子。其实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的,我们应当极力避免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种种误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与课堂内外的故事
- 文字的误解
- 采访记录
- 我的小猪储蓄罐
- 十个经典的学生上课插嘴
- 年轻的罪过
- 湖
- 过年
- 温情的玫瑰
- 在《课创》中成长
- 随想
- 泛黄的作文纸
- 又见烟
- 疯狂的一天
- 背负
- 观民国政权下的“官场潜规则”有感
- 万年小侦探之声音恶魔
- 浴血铸就交通航运线
- 一匹想成为小丑的老狼
- 浙江大学迁校六载风雨行
- 特工,在哪儿?
- 中国远征军血战仁安羌
- 城里的油菜花
- 深圳,我喊你,你不应我
- 小矮妖的陷笼
- 战时金融绝地逢生
- 不朽的“邮政局”
- 大轰炸毁我容颜
- 家国天下 福星高照
- 空战英雄文学梦
- 春雨的色彩 教案教学设计
- 《鲸》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看雪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池塘边的叫声》 教案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教案教学设计
- 复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
- 我自己会整理 (品德与生活) 教案教学设计
- 大海的歌 教案教学设计
- 《丁丁冬冬学识字》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案教学设计
- 《丁丁冬冬学识字》:《带木字旁的字》 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