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三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让学生有所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究课题
课题教学牵动课文教学,因此有必要对本课课题进行一些探究。可以借助书中的插图或放大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不局限于书中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板书。随着学生对课文感悟的加深,再来理解课题,这在下面的设计有所体现。
二、感知整体
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课文的整体。这种感知应该是学生个体的感知,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或完整的答案。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兰兰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请上来板书。
2、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兰兰是这样一个小女孩的?”学生快速默读后,教师随面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三、重点读悟
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教学中可以抓住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进行重点教学,以期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划一划,划出大家喜欢这幅画的原因,学生反馈后,投影出示: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让学生反复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说说从这向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把题目中的“胖乎乎”换成什么词?大家是喜欢兰兰的画还是喜欢兰兰的这双勤劳的手?
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一想,演一演。爸爸回家了,兰兰会怎么做,兰兰是怎样主动帮妈妈洗耳恭听手绢的,又是怎样帮奶奶挠痒痒的,大家是怎样表扬兰兰的,兰兰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知道兰兰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我们要向她学习什么。在读、演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在读中感悟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语言文字训练。如体会“替、给、帮”的用法,可以设计以下练习(投影出示):
我会说: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
最后一句为弹性设计,让学生自己想想说说。
四、延伸拓展
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小手(投影出示):
这双()的小手替()。
这双()的小手给()。
这双()的小手帮()。
这双()的小手为()。
这双()的小手能()。
这双()的小手会()。
说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书中的“胖乎乎的小手”,也不要局限于说是一双勤劳的手,可以是能干的,可爱的,灵巧的,等等。在学生说完后可进一步引导,谁觉得自己的手最漂亮,谁觉得自己的手能干,说一说,并把画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也在无形中渗透了爱劳动,孝敬长辈的思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致父亲
- 讨厌叫我“小子”
- 心事
- 爸爸的皱纹
- 春
- 我的古筝
- 观《家有儿女》有感
- 礼物
- 20年后
- 哎!这个人
- 有些人
- 春天
- 校运会
- 家庭的快乐
- 我是一只小甲虫
- 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 从儒家文化的和平思想看中国“和平崛起”
-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 未经深思的民主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社会主义宪政(11)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佛教寺庙的神圣性和世俗化浅谈
-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一)
- 论宪法权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三)
- 宪法司法化若干问题研究(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庄子的游世思想
-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浅析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
- 中国文化的根与花——谈儒学的“返本”与“开新”
- 《匆匆》教学实录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匆匆》教学实录3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匆匆》第一教时课堂实录
- 《匆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匆匆》相关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匆匆》教学实录2
- 《匆匆》说课设计
-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