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鲁迅小说省略号妙用举隅

鲁迅小说省略号妙用举隅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0

鲁迅小说省略号妙用举隅

鲁迅小说中,一些省略号的妙用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特别是在对话描写中,语言精简,以少胜多,许多含蓄之意都是借助省略号来表达的。

《孔乙己》: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在作者笔下,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遇腐穷酸,备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当受到别人奚落捉弄时,他既想辩白,求得解脱,但又自知理亏,口舌又笨,无法讲清楚。这种心里活动是很难表现的。作者惜墨如金,没有作大段的心理描写。而是巧用省略号,将那些读者能想象得出的孔乙己的遇腐情态描写略去,要读者深掘潸台词。“窃书不能算偷”,荒唐得可以!怎么不算偷呢?他又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想了一会,才不屑一顾地补说:“窃书!”意思是

:“我这号人还窃书么?”接着便是“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和一大篇“难懂的话”,作为搪塞。孔乙己那种遇腐相表现得活灵活现。这里省略号的功用有三:

1、表现了孔乙己心乱嘴笨,遇腐可笑;

2、留作空白,将未尽之意留给读者嘴嚼、想象,使读者越想越可笑,从而加深对孔乙己形象的了解;

3、使文字显得不赘庞累杂,使画龙点睛之笔显得更加突出。

《故乡》: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喜欢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与少年时的挚友重逢了,该有多少话要说呵!词曰:“相对无语,唯有泪千行!”这里以泪传情,“此处无声胜有声。”鲁迅这里只写了一句话“老爷……”这里的省略号同这个“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怎样才能表现出闰土的麻木呆滞呢?作者不是先让其具体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是先声夺人一声“老爷!”撼人心魄,催人下泪!小小的省略号代表了多少潜台词?包含着多少深沉的难言的感情?其一,闰土不再象以前那样滔滔不绝讲些“我”从未听到过新鲜事。而是呆立了半天,才挤出一句令人伤心的话。这就表现了闰土的麻木。其二,这次相见,闰土有万种离愁一齐涌上心头,该说哪端呢?眼前人陌生了!似乎什么都想说,又似乎什么都不必说,欲言又止。闰土当时的心理微妙、复杂,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巧用省略号,让读者去仔细揣摩,更加意味深长。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6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作者连用省略号四处,可以说是典型的例子。其妙处:

1、闰土由于受到“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等各种恶势力的沉重压迫,已经变成“木偶人”了。这次同我见面,一开始因隔膜太深,说不出一句话。一旦回首往事,感情的闸门打开,要说的话也真多呵!先用“非常难”一句概括。之后,又想说孩子,又想说吃不够,又想说不太平,又想说收成坏,又想说卖东西的难处……。由此可见,闰土受到的压迫是多么的沉重!辛亥革命后的农村是多么的腐败!无疑,省略号的妙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闰土已经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了。先前的闰土,口齿多么伶俐,说捕鸟、说看瓜,说跳鱼儿,说海边的贝壳(作者写少年闰土的说话时在段末也用了省略号,表现了少年闰土的健谈)那么有条理,引人入胜。现在呢?他呆滞麻木了!无法用语言将自己的内心隐痛顺利地表露出来,只能东一句,西一句。这里,作者将省略号设在句中可见中年闰土反应呆滞,头脑已被痛苦塞满,讲话吞吞吐吐。省略号在这里的妙用,同样有助于刻画中年闰土──木偶人的形象。

(当母亲谈到闰土时说──作者自加。)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演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了,我得去看看”。

“顾左右而言他。”母亲刚想提及,忽又意识到不妥,转换话题。只淡淡地说一句“很不如意”。到底怎样呢?用省略号略去。这就设置了一悬念,使文章有了起伏;其次,也表现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母亲知道闰土与我是亲密的好朋友,不忍心一下子就把闰土的凄惨遭遇抖出来。母亲对闰土也是深切同情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好友王心怡
我亲爱的表弟啊
我的弟弟
老妈是侦探
我的朋友
刚哥哥
嚣张的组长下岗了
“皮球”
幻想之行第六章魔法的激战
幻想之行第七章第二个言灵
我的狡猾老妈
我的酸甜苦辣老爸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神奇的书
诗人和美女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
电子综合设计实验设备的研制音频处理电路的设计
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扬琴演奏传统曲目的历史发展脉路及现状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扬琴教学的几点体会
少儿扬琴教学探究
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高校运用钢琴集体课进行和声学教学的探索
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
扬琴教材编写之探索
甘树兵:影响人声歌唱音色的两个因素
浅谈班级的文化建设
《逍遥游》篇旨
第一部以考研为主题的小说——青春无悔(1-5)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
《游褒禅山记》读后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窦娥冤》学案
《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中的“其”
《逍遥游》(节选)思路新解——《逍遥游》(节选)思路分析
何妨让祥林嫂“美”起来——对课文《祝福》彩图的建议
关于“做了女婿换来的”:《拿来主义》中一条欠妥的注解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
雷雨
《诗经》两首
《项链》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