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浅谈《故乡》的抒情线索

浅谈《故乡》的抒情线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故乡》的抒情线索

马培文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分析《故乡》时,抓住其抒情线索,不仅教师容易讲授,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在加深体味鲁迅先生的写作意旨方面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乡》写于1921年1月,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破产的历史真实。

按常规的讲析法,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依照时间顺序,根据“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剖析“在故乡”遇见的人和事。这样讲析诚然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在理清这条明线的同时,还必须突出讲好一条被忽视的抒情线索──这是一条暗线,但又是主线。

文章开头,作者在描写了家乡萧条冷落的景象之后,紧接着有一段精彩的感情独白: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

这一段感情独白,是贯串全文的一条线,它统领全篇。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化一下:

全不如此……也就如此……本也如此

(悲凉凄楚)(失望疑惑)(无可奈何)

这段文字巡回跌宕,叫人荡气回肠,表现了作者变幻不定、动摇怀疑、悲凉而又无可奈何的思想情感。这不仅是鲁迅早期民主思想的真实反映,而且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阶层彷徨的心绪。

再看“在故乡”这一部分,作者突出地写了三个人(实际是两个人):

第一个是少年闰土活泼可爱的形象。作者写了“蓝天,圆月,沙地,西瓜”写了“圆脸,毡帽,银项圈”,还写了“捉鸟,刺猹,拣贝壳”,通过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作者发自内心地写道:“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读到这里,我们再对照开头描写的故乡破败冷落的景象,对作者呼出的“全不如此”的慨叹能不由衷地共鸣吗?

接下去,便是杨二嫂的出现。20年前,人称“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凭着艳姿粉黛招徕顾客,本是社会的畸型儿。20年后,她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舌尖嘴利,贪小泼辣,“西施”之名未绝,但小市侩习性更加恶劣。作者发出了“我愕然了”的惊叹,可见其“失望,疑虑”之情何等浓烈。故乡20多年“也就如此”罢了。

等到我们看到了一张“脸色灰黄,皱纹很深,眼睛肿得通红”的面孔,见到了“头戴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一样的“木偶”人──中年闰土时,听到他叫一声“老爷……”时,我们也禁不住随着作者“打了一个寒噤”。美好的记忆一下子破碎了,故乡可爱的影子也茫远了。故乡“本也如此”:一直在制造无数的悲剧,人依然愚昧麻木,社会仍是世态炎凉,我们怎又不随着作者“非常的悲哀”的忧伤情感而欲泪又止呢?

这一部分中的三个人的典型形象描写,完全是按照第一部分中的感情独白而刻意选取,精心设计的,成了感情线索的最好注脚。现在我们不妨来简略地归并一下:

文章第三部分“离故乡”的三个小节,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作者由现实生发开去,发出了无限的感慨,随着抒情的调子,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深的高度。

文中写道:“我在走我的路。……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里作者抒发了对现实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但,他又接下去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他觉得闰土崇拜偶像,过于愚昧;他担心希望落空而动摇不安。这种情感上的回旋,反复,实在令人回味沉思。

文末在重新写“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后,作者咏叹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激昂充实的感情,富有哲理的启迪,号召人们团结抗争的热烈情绪已透过纸背,脱颖而出。主题思想的揭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言自明。

在第一部分感情总线索的指导下,最后三小节中作者的情感已有了新的飞跃,大致是这样的状况

综上简述,笔者认为,”讲析《故乡》抓住这条抒情的线索,不仅容易讲授文章的内涵意义,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这对于学好名家名篇也许有一些实际意义。

(《语文月刊》1985.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是什么?
同学档案
我们家的大美女
童趣ゴ→我的好"哥们儿"
可爱的我
高个子的烦恼
超级小气,数学最差同桌
可爱的小猫
让我感动的那位老师
我和我同桌的战役
我身边的真.善.美
爱学习的孩子
回忆我们的孙老师
我们班的特色老师
浅谈新经济时代的理财理念探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
谈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
新经济环境下传统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问题分析
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神经经济学——经济学领域的“新大陆”
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谈在新经济时代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新经济概念类计算题解法探析
当代激进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及其理论框架的形成
论经济学的文化本位与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卢沟桥烽火》说课材料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实录
《烟台的海》教学设想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案例
《三亚落日》教案之五
《烟台的海》教案之三
“七·七”事变肇事者的下场
《烟台的海》课堂教学反思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卢沟桥烽火》教案之二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从卢沟桥烽火想到参拜靖国神社
《卢沟桥烽火》教案之一
《烟台的海》说课材料
《长江之歌》教案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