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3
论《故乡》
在《故乡》这篇充满所谓诗情画意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一个天真烂漫、聪明而又机智的少年,终于为种种可诅咒的压榨所歪曲,所毁灭了。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把少年的闰土看作是自己最亲切的朋友,的确,这个少年的朋友有着“无穷无尽”的丰富而瑰丽的生活知识,这正如鲁迅所说,这“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在人民的海洋里有着无量数这样的少年,他们充满生气,充满劳动人民的温厚、纯朴的感情,这是过惯狭小、高贵而贫乏的生活的贵家子弟所梦想不到的。我们还记得,少年闰土说过,“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西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里所体现的农民的充满诗意的动人的精神品质,怎么可以和那些高贵而其实是猥琐的老爷们的品质相比呢?然而过了30年,闰土便不是当年的闰土了,他和他的少年的朋友已经隔了一道高墙,他已经被剥夺了少年时代的天真无邪的品性,少年的闰土是一去不复返了。
也许这类事件在普通人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但它却深深地刺痛了、激动了作者的心,并且当它在艺术上得到表现的时候,也以同样的程度刺痛了、激动了每一个善良的读者的心。
鲁迅绝没有小市民的多愁多情,没有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伤感,但正是鲁迅作品,却比所有他同时代的作品更能激动人心,这原因就在于鲁迅所表现的是真正深刻强烈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
旧制度不但毁灭了人的生活,而且毁灭了人,而人是一切财富中最可宝贵的财富。按高尔基的说法,“人”这个字是应该用大写的,提起“人”这个字都应该感到自豪的。这就难怪对人的受到蔑视以至毁灭,在鲁迅那里,正如在其他许多伟大作家那里一样,成了他激烈的抗议、憎恨的焦点了。
在鲁迅笔下,被压迫者们在生活的痛苦面前,大多数都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忍从的。他们简直没有一个是真正软弱的。他们的生活苦痛,结局悲惨,但他们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所特有的坚韧的性格,他们都为了起码的生活权力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连后来“辛苦麻木”地生活着的闰土也没有例外。闰土的存在始终是厚重强大的存在。的确,人民是不死的,人民的深厚的潜力即使处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也不会完全泯灭,这点历史的真实,也许并不是所有现代中国作家都能领会,也许他们有些人只能以小资产阶级的感伤备至的心情来看待人民受苦的生活,但作为一个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鲁迅,却把这点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但在那个时代,在人民解放的历史条件还没有具备的情况下,他们的希望都终于破灭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对于悲剧,在现代中国的作家里同样是没有比鲁迅能够更深刻、准确地加以表现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往往作者越是展示人民的精神价值,人的才能、智慧,人的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力量的时候,便越是加深作品的悲剧的性质。正是人的精神价值在那个时代无可避免地受到冷淡、蔑视以至毁灭,深刻地激动读者,深刻地在读者心灵里造成受压抑的痛苦的感情以至永远不能平复的创伤。
(录自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甘肃文艺》1962年第1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风娃娃
- 我的小表妹
- 中秋赏月
- 我与奥运
- 养蚕
- 冬天的景色
- 寻找苏州的著名的房子
- 快乐的早晨
- 小猫
- 风铃
- 可怜的牛奶
- 去公园玩
- 快乐的郊游
- 骏马
- 美丽的泡泡
-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即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 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不难
- 小学高年级数学导学设计的探讨
-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合作教学
-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 浅析新课程改革的利与弊
- 新课标历史教学模式探究――新授课“忆讲议练”模式
- 她慈祥的身影与爱永存
- 巧借书信开展德育工作
- 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 山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提高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效性的研究
-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 二度开发资源 让品德课堂更精彩
- 探究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以江苏大学为例
- 秋天里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八教学反思
- 《假如》
- 蔬菜营养丰富
- 识字七
- 21 圆明园的毁灭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 《荷叶圆圆》说课稿
- 圆明园的毁灭预习指南教学反思
- 21圆明园的毁灭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七教学反思
- 寻找秋天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六教学反思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三教学反思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九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