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30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思路综述】
作为文学作品,应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如何把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引向阅读欣赏的层面,从而引向作品的深处,进而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是这节课把握的重点。
【教学简说】
一、导入
这是一个单纯而美丽的故事,文中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有一种象黑白电影时代淡淡的怀旧的忧伤。诗性化的语言、水墨画的景致、童话般的情节、孤独的父子……用心品味,你会有所触动。
二、读课文
1、静读课文:
此环节要求学生静静的读课文,教师不提阅读任务,不干扰学生的阅读进程与学生一起静读课文。
2、掩卷回味:
静读一遍后,要求学生或伏案、或闭目回味课文两分钟。展开想象的羽翼补充丰富作品的生活画面,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初步形成对课文的关注点。
3、赏读领悟:
在获得直觉的形象感受、并初步得到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将有所触动之处勾画,再次赏读,引发思考,力求领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点拨、引导
在充分独立感知课文,并初步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把自己个性化的体验、感悟上升到欣赏的层面,有见地、有感染力的表达出来。
1、传授方法:
有关小说的定义、要素等常识问题以及如何分析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小说的社会作用等方法、技巧。
2、问题命题化:
三遍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三次对话,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心理历程。有感动也有疑惑:为什么那个胆怯、恐慌的小男孩在“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的暴风雨面前没有一丝恐惧,甚至比他的父亲表现的还要坚强?为什么当杜小康向大人一样战胜了风暴,拢住走散的鸭子时“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为什么题目为孤独之旅,而对于鸭群、芦苇荡的描写有时却充满了温情?为什么这个单纯无奇的故事读到最后感动的想流泪?……这一个个问题正是将阅读引向深入的阶梯,教师应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并转化成命题,使之成为深入欣赏的切入点。如问题1可从分析人物的角度探究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启发学生拟一个独特、鲜明的题目唤起倾诉的欲望。
3、抛砖引玉:
教师就自己的阅读感受拟定不同的鉴赏标题,并且给学生自己思考、鉴赏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教师的设想不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不同于老师、高于老师的见解。拟题目如下:
⑴
人物鉴赏:
一个小男孩到男子汉的心理历程
父亲的沉默与孤独──感受深沉的父爱
缠绵的依恋凸现冷漠的孤独
⑵
环境鉴赏:
如诗如画的景致渲染宁静与孤独
风雨中来不及恐惧
(与人物分析有交叉)
⑶
情节、立意鉴赏:
在磨难中学会坚强
少年不再哭泣
文末催人泪下的“惊喜”
⑷
语言鉴赏:
诗意的语言,淡淡的忧伤
从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立意方面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就自己关注的领域自主命题。当然,鉴赏也可以是批判性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特的个人见解。
四、撰文、交流
鼓励学生将呼之欲出的情愫在十分钟以内写出来,在前后位组成的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推荐佳作全班交流。(课上时间不够,可展示在学习园地)
【精彩板书】
读书──想象──感悟──深思──抒写──交流
【相关资料】
1、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之文学鉴赏篇。
2、美好的欺骗──《草房子》的魅力在那里?(逄金一)
3、曹文轩的《草房子》(蔡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多功能折叠伞
- 忐忑
- 七彩人生
- 方便面生活
- 体验生活ABC
- 口香糖
- 二十年后的学校
- 生命——瞬间及永恒
- 并不复杂
- 契约
- 我的“小伙伴”
- 我的世界开始下雪
- 这个寒假我做主
- 悔泪
- 我的家乡
- 类金钢石薄膜的制备工艺极其光学特性
- 强激光束在Kerr非线性介质中非傍轴传输研究
-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历史周期率”的跨越
- “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 “三个代表”与深化党的群众工作
- 恐怖分子的心理特征
- 进化论与心理学及主体性
- 虚像与自我误认——拉康视线下的一种作家创作心理
- 带电粒子在非均匀电磁场中的运动
-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
-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
-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心理状态及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 《一分钟》教学设计之一
- 《欢庆》教学设计之二
- 《我选我》教学设计之二
-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 《欢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欢庆》教学设计之三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二
- 《一分钟》教学设计之二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一
- 《我选我》教学设计之一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三
- 《一分钟》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