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我的叔叔于勒》的艺术特色
《我的叔叔于勒》描写的不是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离奇曲折的故事,而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平凡的生活事件经过莫泊桑的精心结构和巧妙安排,构成情节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在简洁生动地叙写了菲利普家的拮据生活境况后,用的笔调渲染了菲利普一家每星期日衣冠整齐、郑重其事到海边散布的情景,其中特别点出了菲利普每见海船总要说的那句从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行文至此,作者虽然没有故弄玄虚,但悬念自然而然出现了:于勒是谁?为什么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跟着读者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心理,作者顺理成章,笔锋不露痕迹地转到于勒身上,用对比的手法概括介绍。这段貌似平淡的插叙,深刻地写出资本主义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品德,而是金钱。之后,情节从于勒的信,悄然过渡到全家对未来资产阶级生活的幻想,他们拟订了上千种计划,甚至想用于勒的钱置一所别墅。经过作者对菲利普一家盼于勒望眼欲穿的情景的着意渲染,读者头脑中产生了新的悬念:于勒什么时候归来?他会带给菲利普一家什么“幸福”?然而,正当人们等待衣冠楚楚、大腹便便的于勒出现的时候,情节急转直下,出现了菲利普夫妇与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邂逅相遇的戏剧性场面。这样的安排,寓必然于偶然,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令人拍案叫绝!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用层层剥笋、根根抽丝的手法,把菲利普夫妇辨认和甩开于勒的过程及他们从“快活而骄傲”的天堂堕入失望、颓丧深渊的心理,描绘得细腻深刻,曲折有致。最后,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不但引起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未来的种种猜测,而更多的是对作品描写的故事的深长回味和深深的思索。
同情节结构巧妙相联的是作品剪裁、布局的谨严。这篇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作者着墨的重点不是于勒,而是菲利普夫妇,粗略一看,这好象有些文不对题。但越捉摸越感到构思的巧妙,布局的精到。因为把菲利普夫妇这两个被金钱腐蚀的人物作为形象的主体,能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在内容安排上,全文分成互相对照的两大部分。前面虚写于勒的行迹,铺叙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热烈盼望。后面略述于勒的穷困潦倒,详写了菲利普夫妇的失望、暴怒和咒骂。前“盼”后“骂”,在强烈的对比中,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的庸俗灵魂昭然若揭!而作者用第一人称叙写故事,用我对穷困的叔叔的同情,反衬父母的冷酷、自私,更深刻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通观全篇,一切人物、事件、场面、细节都以主题为核心,被安排得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疏密相宜,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第5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乌龟的自述
- “0”的奇遇
- 知错就改的孙小圣
- 刘翔的鞋,丢了
- 电风扇和扇子
- 龟兔赛跑(外转)
- 动物王国的灭亡
- 新龟兔赛跑
- 铅笔盒里的风波
- 奇异的晚会
- 橡皮的哭诉
- 我是一块小橡皮
- 坐井观天新传
- 松鼠斗黑熊
- 小青蛙脱险记
- 论文学形式的宗教精神(1)
- 会计师事务所出资方式、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1)
- 重新审视“声符”(1)
-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责任与审计独立性(1)
- 高校内部审计中的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1)
- 浅论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1)
- 浅议建设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1)
-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分布比较研究(1)
- 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浅析(1)
- 计算机审计如何进行(1)
-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研究综述(1)
-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1)
- 内部审计外部化理论的几点思考(1)
-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我国的运用(1)
- 关于对内部财务审计及对策的研究(1)
-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 《永生的眼睛》课文结构
-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 《触摸春天》课堂实录及评析
-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调动
-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 《永生的眼睛》近义反义词
- 《永生的眼睛》难句解析
- 《永生的眼睛》多音多义字
- 《永生的眼睛》好词好句
-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 《永生的眼睛》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