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来领会文章的主题。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

2、理解人物形象(重点)。

3、明确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难点)。

【教学方法】

点、线、面教学和启发式。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以点画出一条或两条反映课文内容或主题的亮线,围绕其主线深入分析全篇课文,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学有序生动,也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由此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都听过吧?每听完这首歌,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温暖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92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这些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课文分析

1、情节分析:

⑴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要求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于勒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贼、讨饭的、

⑵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盼望──赞美──厌恶、仇恨

⑶ 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

盼────赞────见────躲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主要人物分析:

⑴ 作者在本文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有菲利普夫妇、于勒、若瑟夫等。其中谁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菲利普夫妇

⑵ 教师: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文字画出来,然后讨论归纳出这对人物的性格特征。

菲利普夫妇:虚荣、自私、势利、贪婪、冷酷。

3、主题探讨和归纳:

⑴ 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有福同享──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⑵ 自私贪婪、冷酷无情的菲利普夫妇是可鄙的。他们的这种性格是天生的,还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对他们的腐蚀所造成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结合人物分析)

没有亲情、感情,有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⑶ 学生归纳本文主题。

揭露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4、认识生活,学生反思:

⑴ 菲利普夫妇身上除了自私冷酷外,究竟有没有一两点闪光点?如果你身边也有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⑵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样的穷亲戚,你会怎样对待他?

教师小结:大家的回答尽管不尽相同,但有两个共同点:菲利普夫妇或者现实生活中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除了可批可鄙之外,其实还蛮让人同情的;对于像于勒这样的穷亲戚,我们同学都想去帮助他,而不是去嫌弃他。让我们为这些同学的同情心和爱心鼓掌。希望大家长大后走入社会,不管这个社会是多么的纷繁复杂,要经历多大的风风雨雨,都依然能保有这份可贵的同情心和爱心。大家能不能做到?

5、作业:

假如菲利普夫妇回到家,发现于勒正一副阔商的打扮坐在家门口。当他们得知船上的那位穷水手是个与过去的于勒有着相同经历,长相又极为酷似的人时,菲利普夫妇会有怎样的表现? 请结合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进行继写(200字左右)。

【教后反思】

教学结束后,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这些得失。

1、得:

⑴ 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为此,我采用了“点、线、面”的教学方法,找准了切入点,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学生能很快领会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进而能很快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认识了菲利普夫妇这个人物形象,为下文的人物分析和主题探究奠定了基础。

⑵ 为学生创设有层次的问题来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来解决情节和人物分析的问题;设计探究活动来解决明确主题的问题;设计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反思、说读,来表达自己对人物和现实的认识和理解,并相机进行爱心教育。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2、失:

⑴ 上课缺乏激情,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我一直想突破但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哪位高手能指教指教,在下这里先谢了。

⑵ 不够大胆,缺乏创新,基本上是按照教参来设计的,人物和主题分析没能上出新意,使学生在这堂课上的创新精神没有体现出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20年后,我……
航天壮举激发了我
记一次登山活动
陷阱
快乐的节日
童年趣事
月光,妈妈
捉螃蟹
下辈子我要当个男孩儿
我的老虎脾气
给我十个胆
为大桥“洗脸”
烤肉
我发现了快乐其实很简单
最后一片绿地
简析拓展高职学生美育新途径的思考
简论高职机电类专业对学生的体能要求及体育教学的对策
试析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视域下的温州高职教育改革
试论NYP模式的我国高职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
简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探究
浅谈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及原则探索
简论校企业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素养培养
浅析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研究
浅析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浅析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思考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与运行的有效机制
论高职院校数学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
简析高职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试析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制课程群建设
《秋天》课标解读
《秋天》中心意思
《秋天》学法导引
《秋天》语法修辞
《秋天》重点难点
《秋天》典题例析
《秋天》课文导读
《秋天》学习目标
《秋天》重难点突破
《秋天》结构分析
《秋天》语言特点
《秋天》课文简析
《秋天》课文借鉴
《秋天》问题探究
《秋天》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