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素质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欣赏小说的精妙构思。
2、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美。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信息。
2、认真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情节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法国作家莫泊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漂亮的朋友》以及本文等。
艺术风格以善于构筑故事情节和设计结局见长,另外用洗练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也是他的特长。
二、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1、听课文内容朗读的录音,思考问题:
⑴ 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⑵ 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家。
⑶ 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⑷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如下内容:
⑴ 于勒由一个浪荡子到富人再到一个一贫如洗的穷鬼的人生境遇的转变。
⑵ 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对于勒由“恐怖”到“希望、福音”再到“恐怖”的态度转变。
⑶ 菲利普小职员身份与拮据的家庭生活的介绍的意义。
⑷ 小说结局的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2、对比手法的应用与体会。
学生要明晰情节的转变,人物态度的转变。
3、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完成下列练习。
体会下列句子中“吃”的含义。
⑴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
⑵ 可别吃得太多,吃多了伤胃。
⑶ 可要多加小心,可别叫这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小说情节出人意料而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美。
2、研讨小说主人公是谁
3、为小说另拟个结局,做口头作文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小说的特色之一是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故事结局,耐人寻味。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一特色。
学生先复述课文的大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二、研读欣赏
1、选材构思巧。事情平常,人物普通,却能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反映社会的人情冷暖,揭露社会的病态现象。
2、情节安排巧。于勒经济地位由“穷──富──穷”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由“撵──盼──怕──躲”的转变。都由“吃牡蛎”的联系了起来。
3、巧设悬念。
三、问题研究
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学生对于勒、菲利普夫妇、我在文中的作用做逐一判断后,说明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改写文章结尾,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丁丁是负责任的值日生
- 鱼到哪儿去了
- 小黄山
- 小玲进步了
- 难得的夏雨
- 看猴
- 扶小树
- 学骑车
- 小兔掉进坑里啦
- 无题
- 快乐的暑假
- 独木桥上
- 扇
- 诚实的小丽
- 这就是我
- 体验餐具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巧用沟通艺术激励学生成才
- 中国
- 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若干思考
-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探析
- 对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本质论
- 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 预期违约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1)论文
- 对三维动画技术与三维虚拟技术探析
-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习“三个代表”
- 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 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规律”认识的深化
- 对我国钢琴作品创作手法特征探析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2
- 《阳光》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阳光》教学设计7
- 《阳光》教学设计4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11
- 《阳光》教学设计2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4
- 《影子》教学设计2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3
- 《阳光》教学设计15
- 《阳光》教学设计3
- 《阳光》教学设计5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
- 《阳光》教学设计14
- 《阳光》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