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
2、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
3、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重点难点】
1、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2、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教具学具】
教参资料。
【课时】
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疏通字词,查找作者情况介绍;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确立思维方式
分析问题:产生要素
两种人的区别
解决问题:方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教师在黑板上画“●,提问: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2、由多种答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A、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约翰
B、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2、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A、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B、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3、学习课文
⑴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A、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⑵ 分组讨论交流
⑶ 讨论: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那些条件?举了那两个例子?
⑷ 讨论: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⑹ 朗读课文,讨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⑹ 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论点,小结课文。
4、拓展练习:
⑴ 出示图形“●∣”“☆”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⑵ 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用“1+1=?”讨论,找出不同答案。
5、小结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朗读课文:
⑴ 简单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⑵ 读读、找找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是什么?
⑶ 找到文中精彩的部分读读体味。
⑷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小结课文,讨论“探究·练习3”
4、练笔:
以“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为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生思考并举手回答,进入学习的积极情境。
1、指名学生读字词;
2、学生思考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小组讨论。
3、4、交流讨论
1、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并加以评说。
3、试背本文最后一段。
4、记录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两个雪糕袋的故事
- 我最熟悉的人———外婆
- 我二岁时的一张照片
- 观月亮
- 可爱的鹦鹉
- 门
- 奇妙的梦
- 一张珍贵的照片
- “游戏机”的风波
- 我最喜爱的天鹅
- 一张特殊的照片
- 参观抚州市一中
- 我能行
- 参观南丰桔园
- 一只麻雀
- 建立监理工作检查、考核与评价制度(1)
- 加强海铁联运促进物流业发展(1)
- 电力电缆计算规则
- 电气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1)
- 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工实践(1)
- 罗隆基人权理论与中共革命理论
- 培训中心综合大楼混凝土施工方案
-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 浅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1)
- 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 油漆工安全技术交底
- 砼修补方案
- 第三方物流决策(1)
- 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下)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三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三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二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四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五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六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
-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 《掌声》教学设计之二
- 《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