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2004年6月30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AMS实验是由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研究机构合作承担的国际性大型科研项目,造价约7亿美元,目的在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它将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测仪器和技术。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丁教授的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对于第一个问题,他补充说,在太空实验找到反物质和暗物质之前,谁也无法确定能不能找到。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说了一段话:“科学很大一个作用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1890年前后,物理学第一个和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发现了电子和X光的科学家,那时候很多人问它有什么用,有什么经济价值?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子和X光都很有用。三四十年代最先进的科学是量子力学,现在用在了超导、激光、通讯上比如微处理器等,到了四十年代最基本的科学是原子能物理,现在也被用在能源等方面,所以今天我们所用的东西都是以前被认为是‘花钱最多最没有经济效益的’。”后来他补充说,我所研究的东西确实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场内立即发出会意的笑声。对于第三个问题,他没有作过多的解释。
记者注意到,丁肇中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据了解,这位在华人中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却经常回答“不知道”。“知之为知之”。他常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然而,正是“不知道”激起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位仅用100美元学费念完6年大学的博士(当时美国密歇根大学每年学费1000美元,丁肇中因表现出色一直受到校方资助,成为该校百年间从学士到博士完成时间最短的学生)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在他的科学实验历程中,为人类解开了很多很多“不知道”。
在对南航学生的简短演讲中,丁肇中特别强调,做科学的人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你可以为它放弃其他一切的事情,“为了名和利去做科学是很危险的”。讲到这里,丁肇中停下来沉思了一会,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说:“过去几十年间的大部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我都认识,他们中很少考第一名的,绝大部分都在50名以下,有的还是班上倒数第几名。能考第一名当然好了,但考试是考以前的经验和知识,而科学恰恰是质疑前人的知识,通过实验创造新的知识。”
上午,丁肇中教授还从南航党委书记谭振亚手中接过了名誉教授的聘书和校徽,他希望南航能发挥航空航天的特色,投入到AMS实验中来,他也希望南航学生能立志成为科学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皮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的同桌
- 当官的妈妈
- 会说外语的妈妈
- 我的自画像
- 我的爸爸
- 我
- 我的妹妹
- 我的妹妹
- 除夕之夜的思念
- “猎豹”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可爱的小弟弟
- 心中的传人
- 依托书法教育打造品牌学校
- 凝心聚力谋学校新发展
- 关于教师考核的一些思考
- 校长决策力是执行力的前提和保证
- 爱是教育的源泉
- 校园文化建设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基础
- 物理“三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四个关键点
- 纸笔训练提升地理复习效率
- “陶乐”课程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 读经典古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升
- 立足校本构建制度文化
-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
- 如何打造“博物馆式”校园文化
- 美德教育助力学生绽放理想之花
-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春晓
- 好学的爸爸
- 蘑菇该奖给谁
- 骑牛比赛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奶奶的白发
- 春到梅花山
- 草原的早晨
- 小松树和大松树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陈毅探母
- 比尾巴
-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