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翻新时间:2023-08-0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一、典型例题分析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1、文中加粗的“这个名词”指代什么?
2、解释“格物致知”的意思:
格物致知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段文字的理解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第1题相对容易,这个名词指的是“格物致知”。第2题,如果脱离本段文字理解,恐怕查词典也难以理解清楚,而结合上下文理解却非常简单,就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解释词义,是理解词义的好方法,也是大家应该具备的好习惯。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1】
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在什么地方提出来的?
思维技巧:仔细研读课文内容,从书本中寻求答案。
答案:格物致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最早是在《大学》里提到的。
激活思维: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去寻求答案,往往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书本为基础,不断地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例2】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思维技巧:文章的题目叫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依标题的意思可以推知,作者肯定要把此题作为全文论述的重点。
答案: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激活思维:回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一定要提取那些能概括其他的,具有提纲挈领式的语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野生动物园
- 小实验
- 抓蜜蜂
- 花瓣雨
- 蚕宝宝跳楼事件
- 水仙花
- 秋天
- 春游白沙洲
- 欢快的笑声
- 可爱的小白兔
- 同学行,都是我师焉
- 丰收的季节
- 小金鱼
- 我学本领的经过
- 五一夜市
- 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探究经济法论文(1)
- 略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_经济法论文(1)
-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问题探析经济法论文(1)
- 战后发展理论的演变经济法论文(1)
- 农村基层腐败防控机制的研究_经济法论文(1)
-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法论文(1)
-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法论文(1)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理论之比较研究_经济法论文(1)
- 论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论文(1)
-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立案前的审查方法_经济法论文(1)
- 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经济法论文(1)
-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经济法论文(1)
- 美国的道德缺陷、威望泡沫和制度优势经济法论文(1)
-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法论文(1)
- 关于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若干法律问题经济法论文(1)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二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1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2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四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三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一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2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1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
- 《丑小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