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分析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
2、联系自己学习生活折实际,体会文章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2、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先让学生各自在课上诵读全文,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书上注释中没有的,从工具书上查找,然后老师检查。
3、研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段落层次。
先让学生齐读全文,对生疏的字音、词义进行复习;然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引导修正,投影显示。
明确:论点: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文题目)
第一部分:话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第2~5自然段)
第三部分:正面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第6~12自然段)
4、归纳小结,明确要点。
简答“格物致知”。
明确:从探索事物而得到知识。
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提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习题精选】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A、丁肇( )中 B、朱熹( ) C、论( )语
D、儒( )家 E、测量( ) F、向( )导
G、彷( )徨 H、适当( )
2、解释下列词语
A、格物:
B、致知:
C、袖手旁观:
D、儒家:
3、给下面的一段文字加标点符号。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 最重要的书是 四书 四书 的大《大学》里这样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 格物 和 致知 就是说 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
【参考答案】
1、A、zhào; B、xī; C、lún; D、rú;E、liáng;F、xiàng;G、páng;H、dàng
2、A、推究事物; B、获得事物的知识; C、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D、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理关系。
3、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谢您,老师
- 我心中的乐园
- 数学日记5则
- 童年“傻”事
- 难忘老城小巷
-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 瞧我们这一“家”
- 考试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 减肥的辅导老师
- 假如我是环境卫士
- 找缺点
- 我们与周围的世界
- 森林运动会
- 我想……
- 蜻蜓
- 试论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实验台的开发与应用
- 试析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研究
- 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公平问题思考
- 试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要求的探讨
- 简析军事理论课堂
- 反思与超越:析审视跨文化背景下理工科文学教育
- 试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分析
- 试论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
- 简析建立健全交换生管理制度,推动交换生项目的发展
-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
- 简析新时期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 浅论学校文化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 关于高校师生隐性作弊的行为特征与法律性质
- 试析大学新生的军事教育
- 试析用周恩来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思考
- 《满井游记》课文背景知识
- 《满井游记》写作特色
- 《满井游记》写作借鉴
- 《满井游记》文言知识
- 《满井游记》课文题解
-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
- 游满井记
- 钱塘湖春行
- 《满井游记》写作特点
-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 《满井游记》解词
- 《满井游记》结构分析
- 《满井游记》课文翻译
- 虎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