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I(我)
- 我的老师
- 班有“苞牙妹妹”
- 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吗?
- 我的外婆
- 健忘的我
- 老师笑了
- 超市品尝“众生相”
- “书呆子”
- 亲情无价
- 勇敢的我
- 我的爸爸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令我尊敬的人
- 你才是我真正的好朋友
- 轻松学中医
- 计算机理论虚拟机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 地方高校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浅谈初中生物学中的识图教学
- 计算机理论浅谈微机的应用
- 火星-500任务已完成大半 出舱后最想呼吸新鲜空气
- 复活远古生物,真的可以实现?
- 计算机理论浅析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教学方法初探
- 中医中药治验头痛之浅谈
- 日俄或于12月就北方领土问题召开历史专家会议
- 菲计划向美购买新军备 包括远程巡逻机和舰艇
- 计算机理论浅析OA系统的应用实施
- 不必硬把中医往唯物上靠警惕科学霸权损害中医
- 计算机理论论信息时代高校科研人貝的信息素养
- 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报告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教案
-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 笨马上《故都的秋》教案
- 囚绿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 画山绣水教案
- 《说“木叶”》教学设计..
- 林黛玉进贾府
-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
- 故都的秋教案
- 人生的境界
- 说“木叶”
- 《苏雅的画》(教案)
-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人生路上的浆果》作文讲评教案
